龍七公:反法西斯大閱兵 振臂一揮習近平

外交部發言人日前間接承認,中國今年將舉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閱兵式,並將第一次邀請外國首腦出席。

改革開放後,中國共進行了三次國家級閱兵:一九八四年建政三十五周年閱兵式,鄧小平檢閱部隊;一九九九年建政五十周年閱兵式,江澤民檢閱部隊;二○○九年建政六十周年閱兵式,胡錦濤檢閱部隊。

相較而言,一九八四年的閱兵比較特殊。其時,中國打開國門已有六年時間,百廢始興;中越之間仍有零星規模不等的交火;中美建交五年,但兩國圍繞售台武器問題一直吵吵鬧鬧,當年列根訪華也只是緩和了關係;中蘇之間因為蘇聯入侵阿富汗關係緊張。鑑於上述背景,身為軍委主席的鄧小平決定在當年閱兵,其意圖,一是彰顯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進一步振奮民心士氣;二是展現文革後中國新一代軍隊的風采,以宣示國力軍力震懾周邊,為改善中美關係和解凍中蘇關係創造條件,增加籌碼。

事實上,這次閱兵也的確實現了鄧小平的願望。北大學生在遊行隊伍中打出「小平您好」的橫幅,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國人心聲。

今次閱兵 不同以往

在軍隊建設上,鄧小平強調由八十歲的老人進行閱兵,「本身就是個缺陷」,這促使解放軍加快了年輕化、專業化和精兵化。

在國際關係上,中美關係步入蜜月期,中蘇關係在次年出現鬆動。在一定意義上說,這次閱兵其實是褒獎鄧小平的大舞台,他的個人聲望升至巔峰,他作為中共第二代領導核心的地位也就此完成塑造。其時的中國,上下同心,民意高昂,閱兵成了畫龍點睛的關鍵一筆。

隨後兩次閱兵,純粹按照「十年一大慶」的規律進行。巧合的是,江澤民和胡錦濤的閱兵都發生在第二任期內,其時的他們掌權已久,地位鞏固,黨和國家也正按其思路建設。此時,他們都需要一個彰顯黨政建設成就、彰顯個人權威魅力的舞台,進行閱兵也就順理成章。值得一提的是,一九九九年江澤民的閱兵,完全可以「鄧規江隨」地安排在五年前,但他最終決定予以推遲,其中的原因,與他就任前幾年中國內外交困、鄧小平不滿意他推動改革開放力度不夠不無關係。

回顧這三次閱兵,會發現習近平即將的閱兵不同以往任何一次。其一,此次閱兵的主題不再是建政周年慶,而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圍繞如此主題閱兵,過去從未有過;其二,習近平在接棒僅兩年多的背景下就拍板閱兵,而他三個前任的閱兵,則是在實際掌權至少六年以後。

習近平提前閱兵產生了兩個疑問:一是為何要這樣,二是建政七十周年大慶時是否還閱兵。眼下距建政七十周年為時尚遠,後一個問題無法回答,但前一個問題的答案,只能從當前的內外形勢中尋找。

內安民心 外震列國

就內部而言,習王鐵腕反腐成績斐然,經濟降速可新常態尚未確立,左右之爭分歧依舊,意識形態領域也沒能確立一統天下的強勢聲音。如此情形下,習近平表面上聲望正隆強勢無二,但其實暗湧處處。就外部而言,中國今日面臨的形勢與一九八四年恰好相反,中俄你幫我扶,中美貌合神離,周邊其他國家各懷鬼胎。這個時候,恰需有人手臂一揮,內安民心,外震列國。

鄧小平和江澤民是中共第二代和第三代核心,第四代胡錦濤低調溫良,導致核心斷代。現在,權力、權勢、權威直逼鄧江兩人的習近平,能通過閱兵,一舉而變為第五代核心嗎?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