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發表前夕,筆者在本欄曾提及特區政府除了要重視經濟和民生之外,教育方面也不容忽視,特別是《基本法》以及中國和香港歷史的教育,有助培養香港年輕人對祖國、民族和中華文化的感情和認同。這樣,他們便會對自己的祖國有個比較客觀的評價和減少抗拒,有利社會的和諧建設。
特首今次施政報告內提出了「更新學校的中國及世界歷史等人文學科的課程內容,提升學生對中國歷史與文化的興趣和認識,擴闊他們的國際視野」。此外,特區政府還打算推出兩項措施來配合:第一是提供資助,使每一名中小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各項與內地交流活動,讓他們「以中國人的身份親身體會國家在歷史、文化、經濟、科技和建設等各方面的發展」;第二是加強香港中小學與內地締結為姊妹學校的合作深度和廣度,進一步促進雙方「在教學專業層面的交流,以達到分享經驗及提升教學成效的目的」。
上述三項舉措,目的顯然是希望可讓香港青少年透過課程學習、親身接觸和交流,對國家有所了解,值得支持。但筆者認為這還不足夠,應該把《基本法》也列入課程,不僅要讓青少年認識有關內容,亦應引導他們深入去追溯和解構《基本法》的制訂及誕生過程,從中便可以弄清楚香港回歸祖國的前因後果,以及能正確理解香港與國家「一國兩制」的關係和由來,使他們明白遵守《基本法》對港人來說是多麼重要。今年是《基本法》頒布二十五周年,正是大力推廣《基本法》的好契機,特區政府應好好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