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資源緊缺,港府話要「寸土必爭」;而大學學額僧多粥少,港府係咪要「寸位必爭」吖?呢,當局計劃下學年起增加六百個資助學額,無疑係杯水車薪,但總算係聊勝於無。
係咁嘅,八大院校近年招收愈來愈多非本地學生,搞到唔少本地學生望門興嘆,怨聲載道。可能知衰嘞啩,港府準備由二○一六學年起,將每年一萬五千個資助學額全數招收本地學生,至於之前收開嘅百分之四非本地學生,就要透過資助學額以外嘅超收方式錄取,涉及約六百個學位。
即係咁,本地學生升大學爭崩頭,學額梗係多多益善啦,以舊年文憑試為例,二萬七千多名合資格升讀大學嘅學生,只有一萬四千幾人如願以償,即係話仲有萬幾名學生被大學拒諸門外,家陣淨係增加區區六百個學額,你話係咪杯水車薪吖。
所以話,要解決本地生升學問題,淨係靠小修小補唔掂嘅。其實,增加大專學位辦法有好多,問題係當局有冇決心同魄力啫。就講非本地生學位吖,除咗上面提到嘅六百個係直接從本地生手中搶走,其實仲有二千幾個透過院校超收方式取錄。所謂超收,簡單嚟講係院校自負盈虧自行取錄非本地生,表面上唔會同本地學生搶位,實際上係分薄咗院校資源,最終受損嘅都係本地學生。再講吖,外地生同本地生嘅唯一分別,只係前者學費要收成本價,如果港府真係有心協助年輕人升學,大可以直接將超收學額轉為資助學額,優先照顧本地學生。以學費十萬元計,港府每年額外承擔只係幾億元,九牛一毛啫。
真係諗極都唔明,港府坐擁金山銀山,點解始終唔肯增加大學學額。不可不知,「寬進嚴出」係發達國家同地區專上教育嘅大趨勢,各地無不想盡辦法為年輕人提供專上教育機會,好似美國咁,大學入學率四十年前就已經達到五成,鄰近嘅台灣更加超過九成添。反觀本港,長期不足兩成,同好多第三世界國家差唔多咋,簡直羞家。
當然,話又講番轉頭,唔係話唔可以收非本地生,香港話晒係國際城市,招生國際化都好正常啫,但前提係照顧好本地學生嘅升學需要。港府一味好高鶩遠,自己人都未顧得掂就掛住收外地生,未學行先學走,唔亂象叢生至怪喇。
始終都係嗰句,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廿一世紀最寶貴嘅資源係人才,港府唔肯增加教育投資,整體競爭力有咩法子唔好似王小二過年咁,一年不如一年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