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國人翹首以待的航空夢就傳來佳音,承擔大型客機項目研製的中國商用飛機公司一日披露,國產大飛機C919將於今年完成總裝,並力爭早日首飛。這標誌着中國自主設計研製的大型客機歷經八年的運作後,即將大功告成,翱翔藍天指日可待。
C919是中國繼運10後自主設計、研製的第二種國產大型客機,其中第一個9寓意「天長地久」,19則代表飛機最大載客量為一百九十座,該機型大小與空客A320近似,航程為四千零七十五公里,最大起飛重量七十二點五噸,最大經濟壽命為九萬飛行小時,C919與目前暢銷世界的空客320系列和波音737系列屬於同一級別的飛機。
在製造領域,航空工業被譽為工業之花,是一個國家科技創新能力、工業水準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之一,大飛機更被譽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但當今能製造大飛機的國家卻屈指可數,只有歐洲空客與美國波音可算其中最為奪目的兩顆「明珠」。
中國雖然是航天大國,火箭飛船早已上天,嫦娥天宮也開始建立,可是國產大飛機卻遲遲不見飛上藍天,其中既有戰略決策的問題,也有設計製造和缺乏資金的難題。
讓國產大飛機飛上藍天,是幾代中國人的夢想,但國產大飛機之夢卻歷經波折。早在一九七○年中國第一個大飛機項目「運十」就開始研製,一九八○年首架「運十」成功首飛,隨後在北京、合肥、哈爾濱、烏魯木齊、昆明、成都等地起落,並七次飛抵起降難度最大的西藏拉薩貢嘎機場,但一九八五年因受制於綜合國力等種種因素,「運十」被迫宣布取消。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中國又提出國產飛機「三步走」的計劃:第一步是裝配和部分製造支幹線飛機,第二步是與國外合作,聯合設計研製一百座級飛機,第三步是二○一○年實現自行設計、製造一百八十座級幹線飛機,可惜該計劃後來又胎死腹中。直到二○○六年大飛機正式立項、二○○八年開始啟動後,國產大飛機的研製才真正拉開了大幕。
與波音不同的是,C919雖由中國商飛公司負責,但內地二十二個省市、三十六所高校、二百四十二家大中型企業,以及數十萬產業工人都參與了研製,其中單是研發科技人員就達三千五百人。可以說,國產大飛機的研製是集舉國之力,也是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又一結晶。
不過,中國大飛機的研製畢竟起步晚、技術弱,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差距,C919除了總體設計、總裝是由自己完成,機身主要是中國企業製造外,其他如發動機、飛控、航電等關鍵系統和設備,都是由國外供應商提供,這也是中國欲圓「大飛機之夢」亟待解決的難題。
尤其是被譽為飛機「心臟」的發動機,由於在過往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大多以仿製和授權生產為主,其設計和製造發動機能力要比美國落後三十年。
為縮短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中國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投入一百億人民幣用於發動機研發,但這需要時間,不可一蹴而就,也許幾年或十幾年後,國產大飛機才有可能裝上「中國心」。
中國發展大飛機目的是為了一展航空大國的雄心,也是為了瞄準龐大的航空市場,但國產大飛機的核心技術還未攻克,設備國產化比率也不高,C919的成功不過是「萬里長征走完了又一步」,中國要想打破波音、空客的壟斷,成為雙雄的競爭對手,還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