嫻話家常:不肯多走一步

香港人經歷過「沙士」慘痛一役,深明在這個人煙稠密的地方,對於防疫措施非常重要,稍有遲緩,後果是一發不可收拾!因此,今次內地雞隻爆發H7禽流感,食衞局的應變尚算迅速。對於香港人的健康而言,算是一次及時的表現;但對於本地的雞販而言,明顯並未完善。

其實,今次內地雞隻驗出帶有病毒,政府在操作上已有兩手準備,即開啟打鼓嶺分流站予本地雞隻檢查。然而,從本地雞的雞農、商會、物流業的反應,可見打鼓嶺分流站的運作及操作安排,正正是犯着很多決策部門都犯的同一錯誤,就是在「拍板」之前,未經過深入向業界諮詢的步驟。

如果有了解過本地雞販的日常運作,都會知道在打鼓嶺設下「雞隻不准落地」及「必須原車離開」的規定,是對行業帶來很大的影響。大家當然明白衞生防疫的重要,然而,站於本地雞販的角度,他們確是無辜的受牽連者。如果訂立運作機制時,忽略了業界的聲音,對他們並不公平。

今次政府反應之快,原本是一件好事,但在細節上的疏忽,卻見到官僚的獨斷。根據食衞局回應指,因打鼓嶺的地方有限,故未能按業界要求而行。我在想,如果事前的風險評估足夠、跟業界的溝通足夠,「地方不夠大」這問題難道真的無法預見?真的無法解決?本着港人衞生安全的理由,難道找一個地方大一點、可以容納多點貨車入內的分流站,真的如此困難?到底是另覓土地困難,抑或是向上陳述民情的程序困難呢?

事有不為或不可為,如果有氣魄,就需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態度。可惜,政府很多決策部門,永遠只擁抱着「少做少錯,唔做唔錯」的「不為」作風,不願為民意多走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