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基層市民財政緊絀,連生病求醫都要「諗過度過」。一項調查發現,八成半受訪基層市民認為現時政府的普通科門診服務不足以應付醫療需求,七成指門診服務難以成功預約。調查團體稱,基層家庭對公營醫療服務需求大,惟礙於門診名額經常爆滿或預約電話長期「打唔通」,令他們難以使用服務,建議醫院管理局長遠應檢討各區的服務名額及預約模式,促本月中出爐的施政報告設立基層醫療券。
爭取低收入家庭保障聯席去年十一至十二月,以問卷調查形式訪問逾一百八十名基層市民,了解其醫療狀況及對基層醫療券的意見。三成受訪者指出,遇到傷病也不作理會,有五成兒童在未能預約公營門診服務的情況下,需前往更昂貴的私營門診求醫,逾九成支持設立基層醫療券作紓困措施。
英姐與十歲孫女同住,每月領取四千元綜援金生活。她說,即使自己患有風濕痛亦較少求醫,僅買藥膏及藥貼紓緩痛楚,省下來的金錢會讓孫女看醫生。她又表示,曾多次致電普通科門診卻未能成功預約,「打六、七次都係電話錄音」。她認為,如港府推出基層醫療券,可令不少基層家庭受惠。
聯席組織幹事李國權表示,施政報告可參考長者醫療券模式,向基層家庭發放二千元醫療券,以減輕醫療開支的壓力,又建議普通科門診服務行雙軌制的預約模式,即電話預約外,預留名額作市民即場登記。他批評,目前聯網的醫療資源分配不均,須就各區的人口密度及服務需要重新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