嫻話家常:局長需要知道的「事實」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在元旦日網上撰文《中國歷史教育的事實與偏見》,談到教育局如何重視中史科,又表明過去年半來,已着手研究云云……然而,局長的「解釋」只予人「掩飾」之感,企圖為教育局的失誤進行辯護。

局長提到政府早在○一年把中史列為初中必修課程,「在此之前,中史在初中從來都不是必修科目……」局長這番話,正好反映他欲強化中史科的決心有幾低,亦反映回歸以來中史科被忽視、被削弱的主要原因,推卸之姿態極濃。

眾所周知,輕視歷史幾乎是每一個殖民地政府的重要工作。難道英國會希望每個香港人都牢牢記住列強侵華的歷史、記着英國人帶來對中國人的傷害,然後在情感上作長期的抗爭、敵視?只是英國的手腕更高明,索性將香港跟中國原本一脈相承的歷史,透過一套「香港只是小漁村」、「香港是英國人管治後才開發」的論述徹底地分割。這是殖民地政府對中國最大的傷害!

可惜,回歸後,我們的教育工作沒有做好,特別是中史科,沒有將這分割開的歷史,重新置於同一軌道作主導基礎,反而只進行一些官僚化的修補,如「列為必修科」或「增加課時」等。這種形式化的重視,實際上就是忽視。局長這種「比回歸前已做得好」的想法,實際上就是拖累中史科的最大障礙,同時亦窒礙了年輕一代對身份的認同!

回歸後的教育問題總是令人膽戰心驚,先來母語教學、再來教育改革、接着國教風波。歸根究柢,是因為政策深度不足所致。今天,局長所謂的加強中史科教育,極其量只是整合兩史,然後辦一個老調重彈的「歷史與文化科」,確實令人憂慮,又是另一個表面的修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