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覺失調多受誤解歧視

思覺失調是常見的精神病,惟大眾仍對該病症存誤解。香港大學醫學院調查發現,六成二受訪者誤以為思覺失調等同人格分裂或多重人格,近半數人認為思覺失調患者皆衞生惡劣或行為怪異,有近八成七人認為僱主會優先考慮聘用無患思覺失調的應徵者。負責調查的港大精神醫學系系主任陳友凱表示,公眾對思覺失調的誤解已較○九年進行同類調查時有改善,但歧視態度未見明顯改變,他曾接觸不少康復者憂慮遭歧視,向僱主隱瞞病情,甚至有人「搵工」兩年失敗而放棄。他相信,加強公眾教育可避免錯誤標籤患者。

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九年獲賽馬會資助推行思覺健康計劃,分別於○九年及一四年進行思覺失調全港性公共意識調查,兩次都分別訪問了近千名成年人。結果發現,公眾對思覺失調的誤解略有改善,○九年時約有七成二人相信思覺失調是指人格分裂或多重人格,至今年比率已下降一成;今年有四成七受訪者認為思覺失調與衞生欠佳及怪異行為有關,亦較○九年的五成三低。而且女性對上述兩項思覺失調的誤解有較顯著改善。

然而,調查發現公眾對思覺失調患者的態度和歧視沒明顯改變,○九年與今年均有約八成七人反映僱主會優先考慮非思覺失調患者的申請;亦同樣分別有約五成二及七成受訪者認為,大多數人輕視思覺失調患者及不尊重其意見。

籲加強公眾教育

陳友凱說,香港每百人便有兩至三人有持續思覺失調症狀,患者因腦部化學物失衡,才產生幻覺、思想和言語紊亂徵狀,患者通常表現溫和,但部分電影以思覺失調患者「殺手」為題材,難免加深大眾誤解,甚至有患者杞人憂天,憂慮自己會「失控發作」。陳強調只要及時診斷及跟進病情,怪異行為並不常見。港大精神醫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陳喆燁相信,加強公眾教育,讓康復者融入社會,相處過後可改變大眾對思覺失調的誤解。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