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道路交通擠塞工作小組在逾百頁的研究報告中,提出十二項解決塞車的建議,但原來小組亦考慮過一些海外及內地曾使用的辣招,例如限制車牌數目、把塞車相關違例事項的執法工作外判及提高燃油稅等,但最終因措施太過嚴厲,勢必引起爭議而暫擱。不過,交通諮詢委員會主席郭琳廣指,若現建議的措施無助改善塞車情況,政府或須考慮採納這些辣招。
工作小組曾考慮而最終沒有提出的五項辣招,包括引入車輛配額制度,限制車輛牌照發牌數目;引入限駛計劃,例如規定車牌以單、雙數字作結的車輛隔日行駛;提高燃油稅;鼓勵多人共乘一車,例如規定車內只有一人的私家車,使用隧道時要繳交附加費;以及把針對交通擠塞相關違例事項的執法工作,外判予私人機構,加強執法力度。
小組認為,上述部分措施已於其他城市推行,並取得不同程度的成果,例如新加坡及上海採用車輛配額競投制,北京則以抽籤方式發牌,並採用限駛計劃,限制平日路上車輛的數目。在日本,非法泊車的工作亦外判予私人承辦商。
不過,小組認為這些嚴厲措施目前未必適合引入本港,如增加燃油稅會影響運輸業,外判執法工作亦會惹起爭議,而英國侯城曾把非法泊車的執法工作外判,現時亦已終止有關安排。另外,小組亦促請政府適時檢討理順三條海底隧道車流措施,並探討興建另一條過海行車隧道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