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刀集:有報告 無檢討

特區政府定下十年建屋大計,起樓要錢,財爺便先把部分盈餘撥作儲備金。盈餘少了,特首的施政報告顧得了起樓,其他方面自然難以大手筆,說起來便似財政預算案牽制施政報告。然而,換個角度看,特首提房策,財爺作撥備,財政配合施政,也可以解讀為合拍得很。

施政報告,本該對施政進行報告,原意應有所檢討。但如今每年報告,重點說的卻是來年要推行甚麼政策,實際便成了施政「預算」。說實在,特區施政年年有預算,但年年沒檢討,難怪佔領運動之後興起一詞叫「反思」——除了年輕人要反思,為政者其實更要習慣反思。

二○一四年報告標題,字多而冗長,反而失卻了重點。標題說「讓有需要的得到支援,讓年青的各展所長」,不說猶自可,秋冬之交的一場運動,大家發現年輕人所長的原來是佔領,舊年施政報告幾乎不提政制,結果大家最關心的仍然是政改。

至於支援有需要人士,如果指的是老年人,去年起始不少老人家已拿到加倍生果金,也落實了長者醫療券加至二千元,的確讓老人家受惠,長者自然歡迎。但同一顆糖,卻很難年年加甜,今年要作建公屋撥備,特首要想不手緊也難。

特區為政,政制難搞,不只是現屆,就是過去的特首施政也少提對政制的看法。所謂施政報告,本該多陳述政策理念,但理念又不敢走出北京的框架。要避免惹民憤,施政便逐漸撈埋財爺的份,要派糖,特首也會派,但派糖不過是弱勢看重,年輕族群未必個個有糖食。

佔領運動反映,年輕人重視政制多過食糖。除了上流機會,年輕人口口聲聲要民主,特首便無計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