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立法鬥不休 政治泥沼無盡頭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立法會財委會終於通過擴建將軍澳堆填區的撥款申請,但旋即面對司法覆核等挑戰,而餘下二堆一爐大計亦必將阻力重重。換言之,行政立法角力不休,垃圾圍城危機並未解除,港府管治仍然走不出泥沼,更大更多的麻煩還在後頭。

處理垃圾無非堆填及焚燒兩條路可走,或者雙管齊下,在現有三個堆填區即將爆滿而焚化爐緩不濟急的情況下,擴建堆填區可謂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這個道理人人都懂,但由於誰都不願厭惡性設施建在自家後花園的心理,因此地區局部利益與香港整體利益產生矛盾,這是三堆一爐爭議不斷的根源。更何況,社會泛政治化,行政立法關係緊張,反對派為了打擊政府管治威信無所不用其極,為反對而反對,為拉布而拉布,結果三堆一爐計劃好事多磨,從上個立法年度拖延至今。

經過馬拉松式的拉布、剪布,擴建將軍澳堆填區撥款好不容易過五關斬六將,但並不意味着未來會一帆風順。反對擴建的地區聲音仍然不小,撥款方案通過當天,有區議員及關注團體在立法會外焚燒兩份環評報告,他們批評港府誇大堆填區爆滿的情況,製造垃圾圍城假象,揚言下周申請司法覆核,務求推翻財委會的決定。須知司法覆核是反對派慣用手段,而且屢試不爽,港珠澳大橋曾因司法覆核而停工半年,費用上升六十億元,如果擴建將軍澳堆填區計劃又遭司法覆核,費時失事,最終還不是要由納稅人埋單。

不難想像,立法會處理餘下二堆一爐計劃時,必然繼續遭到拉布阻撓。另外,由於將軍澳堆填區今後只處理建築廢料,原來處理的家居垃圾以及運送車輛都要另找出路,勢必製造新的爭議,政客及相關地區居民難免要質疑當局為何厚此薄彼,問題將沒完沒了,垃圾圍城危機能否解決,實在未許樂觀。

事實上,持續逾兩個月的佔領行動雖然接近尾聲,但「佔領」不會結束,而只是改變策略、轉移戰場,由街頭抗爭為主、議會不合作為輔,轉向以立法會為抗爭主戰場,配合以街頭運動,本已惡劣的行政立法關係雪上加霜。政治生態惡化,無論是具爭議的基建、政制議題還是經濟、民生議題,都會淪為政治鬥爭犧牲品。

港府管治走不出政治泥沼,除了行政立法惡鬥連連,亦彰顯立法會選舉制度設計不善。目前直選議員由五個地區產生,當港府政策可能損害地區利益時,這些地區直選議員不論是建制派還是反對派,都不能不考慮選票壓力,都會傾向採取反對立場,尤其是比例代表制下,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的激進選民支持,政客都可以有恃無恐,一味反對到底,令施政寸步難行。

可見香港的管治困境既是政治的,又是政制的,制度性缺陷令港府作繭自縛,難有作為。如果選舉制度不改變,選區不重劃,類似問題將循環反覆,沒完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