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中國核電開啟第二春

國家發改委日前宣布,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啟動一批沿海核電工程,這標誌着因日本福島核電事故而緊急煞車三年後,中國核電建設重新開始啟動。

目前,中國有望第一批恢復開工建設的核電項目,包括遼寧紅沿河二期、福建福清三期,以及山東石島灣CAP1400。這三個項目已經由發改委上報國務院,估計今年底或者明年初獲批的可能性較大。相信隨着新審批以及新項目的放行,中國核電發展很有可能迎來「第二春」。

規模龐大 研發滯後

世界上最早的核電站是前蘇聯於一九五四年建成的,隨後英國、美國、法國、加拿大等亦相繼建成了核能發電站。比起前蘇聯和歐美國家,中國核電起步晚了二十多年,浙江秦山核電站是中國第一座核電站,一九八五年開工,一九九一年發電,自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七個具備自主設計、建造和營運管理核電廠的國家。一九八七年,中國又在深圳大亞灣興建了第二座核電站,一九九四年開始營運。

目前,中國已在運行的核電機組有二十一台,裝機容量達一千九百零二萬千瓦,主要分布在廣東、浙江、福建、江蘇、山東、遼寧、廣西、海南等沿海地區,此外,正在興建的核電機組有二十七台,裝機容量近三千萬千瓦,在建規模位居世界第一。

不過,近年中國核電發展雖然如日中天,但核電技術和設備研發卻相對滯後,包括建成和在建的核電機組設備大多從法國、加拿大和俄羅斯進口,自主設計和建造的只有秦山一期三十萬千瓦和秦山二期兩台六十萬千瓦核電機組。可以說,與美國、法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甚至南韓相比,中國無論是核電新技術的研發、核電主要設備的研製,還是核燃料技術的研發、核廢料的處理等關鍵技術環節,都有相當大的差距。

發展核電首先要確保安全,這就需要有先進的科技作支撐,否則一旦發生事故,後果將不堪設想。近三十年來,世界上共發生過三次核災難,包括一九七九年美國三哩島核洩漏、一九八六年前蘇聯切爾諾貝爾核電站爆炸,以及二○一一年日本福島核洩漏事故。其中,切爾諾貝爾核電站爆炸,其輻射線劑量為二戰時廣島原子彈的四百倍,受害者多達九百萬人,其災難性後果至今依然令人心有餘悸。

躋身強國 路遙任艱

為提升核電安全保障,目前核電技術正在致力升級轉變,其中美國西屋公司研發出的三代核電技術,比起二代的安全性能更高。

比較之下,中國透過引進和吸收,雖然也已基本掌握了三代核電技術,並成功設計出「華龍一號」,但在由二代技術向三代技術的轉變過程中,還有一些關鍵技術設備,如被稱為核電站「心臟」的主泵、以及閥等問題尚未完全過關。

中國是能源需求大國,但在能源布局中,用煤發電佔了七成八,核能發電只佔不到百分之二,相比於法國、南韓百分之七十七和百分之三十四,以及俄羅斯、美國百分之十八和二十的核電比例,中國核電發展的空間還相當龐大。按照國家規劃,二○二○年中國核電的裝機容量將達到八千萬千瓦,僅次於美國列世界第二,可以說,目前中國已躋身核電大國之列,但還不是核電強國。

判斷一個國家是否核電強國,不是看裝機規模有多大,而是看是否掌握核心技術,中國與發達國家的最大差距恰恰在於核心技術的研發能力上。因此,從這個標準來衡量,中國要實現從核電大國到核電強國的華麗變身,依然路遙任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