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辭黨主席、內閣改組,均是後馬時代面臨的衝擊。國民黨必須經過徹底的改革,做一個勇於檢討改進的政黨,才有未來。
但馬英九看守政府的改造布局令社會大失所望,擺脫不了他個人的權利欲,仍在鏡中找人,尋覓其親信密友接班,並不會給國民黨及政府帶來新的氣象,更加改革無望,敗局已現,如何面對二○一六。
在黨主席方面,黨內期待人選能具有協調能力,達到政通人和改造目標。在媒體的民調中,最理想的人物是王金平民調高達百分之三十八,朱立倫達百分之二十四,吳敦義掛車尾,只有百分之三點七,但是馬英九卻選中他當主席,讓黨內同志同聲一嘆。
馬英九還是以私心私欲來處理黨的改革問題,吳敦義不孚民望,馬英九不是不知,卻意志堅定,不可改變地提名他心目中的人選,不惜讓黨員失望,改革無望,豈不讓國民黨陷於風雨飄搖之中。
國民黨需要一個圓融有能力、勇於負責的人來改革,吳敦義卻未免離題太遠了。
行政院長之位讓副閣揆毛治國接班,可是過去在食安問題、社會財富分配、財團的霸凌,社會均要副院長負起責任,然毛治國並沒有大破大立的氣魄與作為。
毛治國是馬英九在美國求學的舊好,馬英九任用吳、毛這兩人掌黨政,兩人均是與馬全力配合的乖乖牌,馬英九今後還是可背後發功走舊路線,如此召喚不了民心,卻能貫徹馬英九的意志,不能真正地做到為台灣舉才,黨員及社會對馬英九的用人深感是真心換絕情。
事到如今馬英九仍不能放權放手,沒有寬大的格局,無私的胸懷,國民黨如何能改革前進,贏回民心,看來國民黨離二○一六大位愈來愈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