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明年檢討二○一八年以後本港的電力市場發展,消費者委員會昨率先發表研究報告,批評政府與兩家電力公司的《管制計劃協議》對消費者不公平,既縱容兩電在零風險下年年喪賺高近一成准許利潤,更把燃料價格波動和錯估用電量等商業風險,全數轉嫁消費者等,情況徹底令人失望,亦暗諷環境局多年來把關不力,焗市民捱貴電。消委會提出包括開放本地電力市場等的十招,認為長遠應引入更多競爭,以助紓解電費加幅。不過,環團和學者認為個別建議短期內無助減電費。
長達逾一百七十頁的研究報告由香港消委會聯同國際消費者聯會合力撰寫,報告多次批評港府與兩電簽訂的《管制計劃協議》有不合理條款,如允許兩電「賺到盡」之餘,卻無推動兩電開發可再生能源及回應國際訂立新的環保要求,更踢爆兩電現時的後備用電量超過四成,但實際後備用電量只需兩成半,兩電亦足以維持穩定供電,暗示兩電過去借投資過剩來賺盡准許利潤。
消委會競爭政策研究小組主席鄭建韓稱,即使《協議》徹底令人失望,但如短期內在法例上大幅改動《協議》,致兩電有任何利益損失,或會遭兩電提出巨額索償;綜觀英國的經驗,開放電力零售市場後利益會傾斜大財團,因住宅用戶議價能力較弱,加上市場上有多間電力公司致價目混亂,近半貧窮家庭出現誤購電費計劃情況,致電費不跌反升。因此,報告提出開放本港電力市場的十項建議(見表),倡港府從源頭開放為逐步開放市場的起點,如研究引入可再生能源的潛力、研究擴大天然氣管道連接及兩電電網聯接可行性等,確保將來新的競爭者可公平進入電力市場,藉此紓解電費加幅。
報告也不支持環境局提出向內地買電的建議,指現時內地仍依重化石燃料為主要發電能源,核電則夠自給自足,質疑向內地購買潔淨能源未必便宜,甚或造成污染轉移。
環境局明年上半年就電力市場檢討諮詢公眾,該局指已收到消委會的報告,會了解當中的目的和背後理念,在檢討時適當地參考有關意見。該局強調現行《協議》已因應當時的經濟環境,將電力公司的准許回報由過去的百分之十三點五,下調至百分之九點九九。中華電力則稱,《協議》五十年來行之有效,條文不斷優化和與時並進,符合市民期望,又表示對於港府的檢討持開放態度,會積極參與有關討論;香港電燈表示,正審視消委會的報告,暫不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