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結構性腐敗 體制性貪污

廣東省政協主席朱明國被查,是上周最大的反貪腐新聞。從上月二十日起,相繼有河北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梁濱,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農墾總局黨委書記隋鳳富被宣布調查。短短九天裏,三名省部級官員倒台,顯示內地再掀新一輪反貪腐高潮。

殊途同歸 令人深思

從十八大算起,朱明國是倒台的第五十八位省部級官員,第七名正省部級官員;是繼四川政協主席李崇禧之後,第二個被打掉的省級政協主席;是第九個被調查的中共中央委員會成員(朱是候補委員),如從十八屆四中全會算起,朱則是第一個落馬的中央候補委員。

這些數據盤點,在內地數輪反貪腐高潮後,已引不起公眾興趣,它最多只能成為廉政政績的數字佐證。朱明國被查,真正令輿論感興趣的所在,首先是因他當年靈活柔軟處理烏坎事件而深得社會好評,他本人也一直以開明開放的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不少輿論曾讚其為「嶺南政治明星」。

同時,作為一名少數民族高級幹部,他橫跨海南、重慶和廣東三地,主持政法工作,之後還執掌過廣東紀委,這樣的經歷,決定了朱過去一直從事的是與反貪腐關聯甚深的工作。但就是這樣一位外界口碑很不錯的政治明星,就是這樣一位曾經主導過多次重量級反貪腐行動的高級官員,最終卻和其他貪官墨吏一樣殊途同歸,箇中原因令人深思。

人都有多面性,朱明國是好人還是壞人,是清官還是贓官,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評判,中紀委的調查也自會有結論。不過,從來沒有天生的壞人,也從來沒有必然的貪官,朱明國違紀違法受組織調查,固然有他個人修身養性的操守問題,但在另一方面,官場風氣、環境和運作機制對他的負面影響卻不可小覷,甚至還可能起着非常關鍵的作用。

朱明國長期浸淫在政法界,後期在廣東還直接掌管紀委工作,任上不知道處理過多少個貪官墨吏,對中共監督監察體系肯定了然於胸,更會深刻了解官員貪墨一旦東窗事發對人生的毀滅性打擊有多麼沉重。

殺一儆百 不起作用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敢於打着反腐大旗,說着漂亮無比、擲地有聲的豪邁話語,一邊打擊腐敗,一邊自己腐敗,用反別人腐敗的方式來掩護、掩蓋自己的腐敗,所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如他這樣的腐敗高官和腐敗方式,顯然比一般貪腐官員的貪腐行為更能說明中共現行體制存在着嚴重的弊病和缺陷。

十八大以後,倒下的省部級官員已有一個加強排,被調查的正國級、副國級頂層高官也有周永康、徐才厚和蘇榮,而廳局級以下的中低層官員遭查處的更是數不勝數。都言「殺一儆百、以儆效尤」,但時至今日,十八大已過去兩年,大小貪官仍然無所畏懼、前赴後繼地被揪出,這固然說明反貪腐是鐵腕動真格,但更說明,官場風氣敗壞積重難返,吏治體制缺少令官員「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關鍵性硬件。

朱明國被調查,證明現有的官場腐敗為結構性腐敗:無論是誰,只要進入這個結構內,變質變壞就成為一種趨勢性的必然;朱明國貪腐,證明現有的體制無法從根本上抑制貪腐,是為體制性貪腐:無論是誰,只要進入這個體制內參與運作,就必須要遵循其各種明規則和潛規則,道德約束在這裏不起作用,個人修養同樣抵擋不住風氣侵蝕。

內地官場事實上已是一口大染缸,任誰掉進去,出來的都是一個色調,所不同的是,有人顏色深點,有人顏色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