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談到香港新的鐵路規劃,六條新路線預算二○一八年陸續動工,正好可以接收目前五條在建鐵路項目完工之後的大批熟手勞工。但根據經驗,單靠接收現有的工人,人手仍遠不足夠,要保證工程進度順利,輸入外勞便成為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其實,港鐵幾項工程延誤,主要都是受勞工不足所累。據香港建造商會稱,業內工人短缺率高達一成六,約欠缺萬名工人,明年是多項基建的高峰期,未來情況還會更嚴重。
當前,香港輸入外勞仍阻力重重,因一談到輸入外勞,很多人便擔心外勞工資低,會搶去本地人飯碗。筆者認為,政府的確有責任消除這種顧慮,故建議可研究設立一個「工資差額基金」,硬性規定僱主把聘用外勞付少了工資的差額全數撥入此基金,作為保障本地勞工權益之用。這樣一來,本地工人便不用擔心僱主會為節省勞工成本而故意多聘外勞,而僱主亦不用為人手不足而發愁。
至於該基金的具體操作和用途,可再從長計議。其中,新加坡模式值得參考:
星洲目前聘用了逾百萬名外勞,而政府向僱主收取每名「外勞稅」七百五十坡元(約四千六百港元),令庫房多了一大筆收入,扣除所有行政開支,這筆款項便用來津貼當地的低薪工人,讓當地人也可從「外勞稅」中受惠。香港是否可以沿着這個思路來考慮,把「工資差額基金」加以善用,作為保障本地勞工的槓桿,令輸入外勞不再成為本地工人的「洪水猛獸」,同時也可讓香港的基建進度減少阻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