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運動步入萎縮階段,符合社會運動的規律,問題在於組織者的抉擇,是主動有步驟地撤離,還是堅持不退,最後被清場。似乎組織者仍未達致共識,五方平台雖連日頻密會商,卻未見有最後決定。
反佔領的聲音隨着民意逆轉以及法院頒下的禁制令有逐步上升之勢。中信大廈是首個執行禁制令的地點,位處金鐘佔領區範圍,清場過程頗為順利,雖遇小風波,但在各方克制下,警方未有介入,起了正面的示範作用。
形勢比人強,呼籲撤離的聲音已成主調,令佔領者感慨萬千,在「一無所獲」的認知下,部分人抗拒主動撤離,中央不動如山,堅拒撤銷人大決議;特區政府又無意再續前緣,與學聯對話;學生闖關則證件被註銷,看在佔領者眼中,皆令人洩氣。
部分激進及好戰派實行反其道而行,試圖以暴力手段吸引公眾眼球轉動,破壞退場。有人於網上號召衝擊立法會,最後以鐵馬撞破玻璃門,與警方爆發激烈碰撞,猶幸未出現流血事故。
學聯對事件的回應盡見無奈,表示不知情及難以協調。事件恰恰反映五方平台無法統一號召星羅棋布的小群組,對激進好戰派尤其不起作用,網民發起的行動根本不受控制。佔領運動在此階段,暴力衝擊政府及議會的風險不容低估。衝擊立法會事件可能是小插曲,也可能是另一波暴力行動的先兆,值得佔運組織者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