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偷呃拐騙攻陷通訊Apps社交網

「猜猜我是誰」、「先借錢、後過數」等詐騙手法市民耳熟能詳,近日騙徒以舊瓶新酒形式,利用各個熱門的即時通訊及社交平台程式犯案。警方數字顯示,本年一至六月接獲的社交媒體騙案較去年同期暴升三倍。最近有騙徒盜用即時通訊帳戶冒充他人,要求其友人代為購買網上購物平台充值卡;亦有用戶在平台供應商通知下,才知道有人不停「撞密碼」,企圖盜用其戶口。業界人士表示,不少用戶會將即時通訊程式與社交平台連成一個串連帳戶,此舉易被人一次過盜用及套取用戶個人資料行騙,呼籲市民提高警覺。

「我都唔知自己畀人偷咗個account(即時通訊戶口)嚟用,唔知佢點可以攞到。」陳先生日前收到朋友致電查詢,赫然發現其即時通訊平台戶口被人盜用,對方以他名義向多名朋友廣發訊息,要求他們購買四張一千元的網上購物平台充值卡,「我朋友打嚟同我講未買到,我當時莫名其妙,因為我平時都唔會上購物網買嘢。」

騙案年增三倍 常見「打盲毛」

「佢都唔係會上網買嘢嘅人,無啦啦叫我幫佢買充值卡實在太奇怪。」陳的朋友阿芳表示,當她收到有關訊息後覺得事有蹊蹺,故此戲弄對方着他先歸還早前借出的五萬元。「我一覆完,佢知道我唔會幫佢買,就唔再回覆我。」阿芳指,由於騙徒見她未有上釣,更直接取消陳的戶口。

目前不少市民會利用即時通訊或社交平台聯絡,不法之徒亦隨之利用犯案,以舊瓶新酒方式重新包裝。除此之外,有騙徒亦「打盲毛」,以即時通訊戶口隨意向陌生人表示:「你係邊個?」「換咗電話,無晒啲contact」為由,意圖套取他人的資料以便犯案。根據警方數字顯示,今年一至六月接獲的社交媒體騙案達四百六十六宗,較去年同期的一百零九宗勁升逾三倍,其中涉及即時通訊應用程式的案件更達到三百一十宗。

「撞密碼」嚴重 Apps多不封帳戶

「近排真係好多,我太太都收過有人叫佢買(遊戲)點數,好多(騙徒)都係來自內地,入咗錢落佢個account實無得追番。」香港互動市務商會會長方保僑坦言,近年有關即時通訊軟件及社交平台的騙案十分嚴重,因有些軟件不會在多次輸入錯誤密碼後封鎖帳戶,令騙徒有機可乘。

「佢應該hack(盜用戶口)咗好多次都唔成功,所以即時通訊供應商先叫我改密碼。」OL蘇小姐表示,其通訊戶口近日多次被身份不明人士於其他裝置試圖登入,顯示有人正嘗試「撞密碼」以盜用其帳戶。蘇收到公司通知後隨即更改密碼數次,才成功擊退對方。除此之外,亦有市民表示,有騙徒盜用其父親通訊戶口,不斷向母親發出訊息,欲套取家人行蹤資料,幸及時發現沒有上當。

被盜帳戶毋須負賠償責任

執業大律師陸偉雄表示,騙徒冒充他人利用通訊程式騙取利益,實已觸犯盜竊條例中的行騙罪,最高刑罰可判處監禁十年。陸指,被盜用帳戶的人士因同是受害者,故此毋須為他人蒙受的損失負責。而騙徒利用社交平台售賣產品騙取他人利益,則可能犯下詐騙罪。

市民小心

紀小姐(中學生):「知道有呢啲騙案,不過我用認證上安全嘅即時通訊程式,冇咁易畀人盜用。」

黃先生(中學生):「聽過有騙案會買以點數卡呃錢,好彩自己同身邊朋友都冇中招,惟有勤啲改密碼,同叫朋友醒目啲。」

圖︰甘偉倫/文︰胡蔣明、林偉軒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