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校長陳新滋拒絕向撐傘上台學生頒授畢業證書,許多建制中人拍案叫好。
這無關政治立場,亦不涉反佔中,而是是非曲直的問題。社會近年愈來愈泛政治化,部分學生把「民主」、「自由」無限放大,大到足以吞滅一切法規與制度,以為只要打着「民主」旗號就可以任意而為,只要是挑戰權威就可以不守法度,簡直目空一切。陳新滋敢於直斥其非,雖然未必就能移風易俗,但至少打破大學校園的沉默,或許能扭轉大學畢業禮年年淪為示威場的局面。甚至有人慨嘆,如果其他大學校長也有這份道德勇氣,佔中或許不會這樣勢猛,落得今天尾大不掉的境地。
事實證明,佔中搞手罔顧市民生計及感受,強行將整個香港綁上戰車,出發點本身就有問題,上訴庭兩度拒絕旺角佔領區臨時禁制令的上訴許可,就是最有力的證明。現在大家最關心的是,港府今日的清路行動規模有多大,以及事態往後會怎樣發展。工聯會副會長黃國健分析,警方的行動最終是清路還是清場,視乎會否出現以下兩種情況。第一,佔領人士阻攔執達吏清拆路障並衝擊警方執法,當局在沒有選擇之下,只能拘捕相關人士,形成局部清場局面。第二,佔領人士不攔阻執達吏,但轉移到其他地區設路障,警方必欲撲滅於萌芽階段,於是在三個佔領區外爆發小型清場事件。
其實,從博弈角度,全面清場鐵腕拘捕只會讓佔領行動光榮退場,「半清場」、消耗戰才是對北京最有利的局面。以旺角佔領區為例,只除路障不趕人,讓車道開通的同時,容許示威者退守佔據一隅,既可減低受影響居民的怨氣,又可令佔領行動自我凋萎失去光環。這種介乎清場與不清場之間的狀態最難拿捏,就像電影男主角的淚水,在眼眶中將墜而未墜落之間,最是感人,亦最考功架。
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