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工商界傍朝廷各有各混

香港工商界對北京九七後要實施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而大力統戰他們、依靠他們,當然心歡喜之。他們信奉自古「商不和官鬥」,沒有半點理由不和朝廷結為一體,好好「代」北京在香港行使「一國兩制」的管治權。他們也知道,北京要他們行使管治權是有先決條件的:第一要表態愛國愛港,心裏怎麼想不重要,對共產黨的真實想法不重要,重要的是話一定要「啱聽」;二是必須在枱面上「聽黨的話」,按朝廷的旨意辦事,當好讓朝廷放心的管治香港的代理人。

香江工商界的本質絕對是「重利輕義」。共產黨「動之以利」統戰他們,賦予他們管治權,這樣天大的好事,他們在一九八二年中英談判香港前途之前是做夢都想不到的,因此,北京統戰他們實在不費吹灰之力。當然,他們一開始有些半信半疑,但當他們看到中國在改革開放中「一切向錢看」後,當他們看到北京特別欣賞香港的「賺錢」能力後,當他們看到北京為了「保持香港長期穩定、繁榮」而特別想保留殖民地時代的行政主導、反感香港實施民主普選後,他們就打消了對中共「統戰」的疑慮,而認為北京要和他們結成長久的利益關係,雙方有着牢固的政經結盟基礎。

不過,香港工商界大大小小、上上下下的圈子和關係絕對複雜,他們對政治的關心程度很不一樣,對身體力行「投身政治」、以何種方法充當北京的代理人管治香港的想法、做法更不一樣。北京對他們的關係也有親疏之別。一般來講,工商界的大粒佬只重視和朝廷最高層領導的交往,也只有他們「夠分量」獲得朝廷大老的「青睞」。二、三流的工商界則只能「組黨」、「組團」在朝廷的支持下讓特區政府對他們「行政吸納政治」,或混進立法會,或出任各種公職,接近管治圈子。為此,他們經常打得頭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