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捭闔:政治符號學

政治符號對於每一個政治行為,都起着非常關鍵的社會投放作用。一方面是合法化(Legitimacy)和合理化行為本身,另方面也是凝聚力量和吸引大眾參與的手段。製造符號的過程,實際就是對事情構建一個新的詮釋文本。這次「佔中」事件為我們在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很好的素材。

從幾個關鍵論述入手分析:事件的口號是「愛與和平」,當中「愛」所代表的是幸福感、「和平」則回答着「解決風險」的擔憂。整個構建要帶出的,就是「在低風險的狀態下,追逐幸福感」這個理想。因為在事件發生之前,被人質疑得最多的,是行為本身的違法性會導致參與者被起訴、判刑,甚至是留有案底,這個論述實際上就是對這些擔憂進行回應。而事件發起人在過程當中多次強調,判刑會因為行為的公義性而被酌情降低,也一直符合這個論述的精神。

此外,「佔領」代表控制力、「留守」佔領區表現一種堅毅不屈的勇氣和道義、「自己」(擇自「香港的事自己決定」的論述)則帶出一份主宰能力和使命感。這些符號要散發出的,其實是一種英雄主義和正義感。在網絡世界成長起來的一代,虛擬空間的英雄感很強,這次正是將虛擬世界的那種感覺帶到現實中來。而且還有締造歷史、一種在書本中擔當領袖的感覺,在現實世界中獲得了。隨之而來的,還有在通過比較跟政府對立而產生的被壓迫感當中,所構建的例如「罷課無罪,有理正義」等一類語意學的構建。明天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