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中行動似乎沒有終止的迹象,學生與官員的對話獲得不錯回響,雙方平心靜氣的說出立場與訴求,尤其學生動之以情,呼籲特區政府反映民情與期盼北京的寬鬆,對話後佔中的民調稍勝於反佔中,然這現象不應自我膨脹而提高對話門檻。
今後學生的行動要獲得社會認同,就得考慮是否挑戰香港的法治及市民的忍受度,否則佔中與反佔中似又有另一波的對決,將再度撕裂社會,讓社會更加對立。學生在策略上決不可強硬地堅持己見抗爭到底,爭取民心是現階段重要的一環,應掌握機會建立退場機制,以求光榮撤退,此乃不失策略的運用,讓一部分人先退去,開放道路,回復社會秩序必獲得掌聲。
這場回歸後最大的抗爭活動結束無了期令人憂心,也考驗中港領導人的胸懷與政治智慧,手段要靈活,應對學運包容與妥協,此亦是民意之戰,鐵板一塊必起反彈。不必將這場運動全歸咎於外國勢力的陰謀與外國勢力的介入,而抹殺學生們求普選的意見,在中國主權下,外國勢力攪亂香港對任何一方都無好處,今既有外國陰謀就應盡速公布證據,對外國勢力的妥協就是對惡勢力的縱容,否則將被視為轉移焦點。
特區政府官員提出向港澳辦呈交民情報告,並建立多方溝通平台,第二輪政改諮詢探討充實提委會的民主程序,包括寬鬆容納不同政見人士參選等等,相信這些方案若能落實,實與民主程序相去不遠,北京也應可樂觀其成,在有商有量下展現出民主風範,此即可視為爭普選的成就。
目前部分示威者叫價太高,訴求不現實,應在可行方案的探討上前進,在檢視政府的誠意中,先還給香港社會安寧的風貌,重回秩序的軌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