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疫症」伊波拉疫情持續,有「伊波拉之父」稱號的英國倫敦大學衞生及熱帶醫學院院長Peter Piot昨在港表示,憂慮亞洲情況,因在非洲工作的中國人趨增,隱形病人中招返國時或未被發現,加上機場入境健康申報機制效用低,或增加內地及香港爆發危機。本港傳染病專家形容中港兩地「唇齒相依」,若內地失守,本港難獨善其身,當局要維持高度警覺。
本港昨現伊波拉驚魂,一名卅九歲男子本月十三日至二十日到尼日利亞拉各斯自由行,報稱十九日起流鼻水,前日發燒,昨早往威爾斯親王醫院求診,再轉送瑪嘉烈醫院,化驗結果顯示對伊波拉呈陰性,證實虛驚一場。
伊波拉在西非疫情嚴峻,更蔓延至歐美。來港出席研討會的Peter Piot昨分析,西非疫情失控源於當地防疫意識及醫療水平低,世界衞生組織反應緩慢。他估計疫情將持續一段時間,數款治療伊波拉藥物正研發中,最快明年二月有結果,疫苗亦將於明年中面世,屆時有助遏止疫情。
Piot稱,在非洲工作的中國人趨增,不排除有中國人受感染,返國入境時未被發現,或將病毒傳入內地。雖然內地自○三年沙士後提高防疫意識,但醫院感染控制水平仍未達標,難及早確診及隔離患者,或增香港出現確診個案的風險。
Piot指,機場入境健康申報機制效用低,僅能收公眾教育之效,建議在疫區出境登機前加強旅客檢疫。
Piot稱,目前無證據顯示伊波拉病毒可變種至空氣傳播,即使患者將病毒帶到其他地區,亦不會引致大規模爆發,但中港兩地不可掉以輕心,應加強前線醫護人員感染控制培訓,若發現懷疑個案要盡早確診及隔離病人。
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代表曾德賢同意,中港兩地人口流動頻繁,若內地失守,特別是毗鄰的深圳及廣州,當地人口稠密,加速病毒在社區傳播,傳入本港風險大增。中港兩地要加強防疫,例如來自疫區的入境者要申報健康,減低社區爆發風險。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梁挺雄稱,各國都可能輸入病例,香港亦不例外,當局正以「警戒」級別應對。衞生署承認,單靠港口衞生措施難完全堵截病例傳入,有需要時會更新應對策略。機場的港口衞生署截至昨日,接獲九十九份目標旅客填寫的健康監察問卷,無人報稱出現病徵。
一九七六年非洲爆發不明疫症,世衞將樣本送到世界各地實驗室檢驗,當年廿七歲的比利時籍微生物學家Peter Piot與研究團隊,成功利用電子顯微鏡發現新病毒,揭開疫症神秘面紗,並以爆發地附近的河流「伊波拉」為新病毒命名,Piot因而得「伊波拉之父」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