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民意期望對話

學聯與政府對話,有助紓緩瀰漫全港的緊張氣氛,毋庸置疑,然而對話有何成果,則難以預測,相信學聯與政府也不寄厚望。對話向全港市民直播,雙方必須釋出善意,好教市民釋懷,同時要為次輪對話留有空間。

輿論普遍看淡對話,認為分歧過大,難有共識。政府以恪守人大決議為前提,公民提名不符《基本法》,政改只能在框架劃定的範圍內尋求最大化的空間;相反,學聯堅持爭取公民提名,建議政府從修改《基本法》入手,又要求未來立法會普選,應取消功能議席。雙方就政改議題難有共識,乃不爭的現實。

學聯要求特首向中央提交所謂補充報告,以反映真實的民意,以期重啟「新五部曲」,已為後者斷然拒絕。上呈補充報告,等於自我否定,間接承認政改首輪諮詢造假,人大要重新審議,政治上絕對不可行。值得注意的是,中央的文宣系統,包括中央電視台及《人民日報》等,針對佔領運動的報道及評論,調子逐步轉變,由比較中性朝政治定性移動。早前多篇評論直斥佔中是西方版的「顏色革命」,而《人民日報》也有署名文章,指佔中要帶領香港走向港獨,說法教人擔憂。

佔領運動有如暴走列車,無人能夠駕馭。學聯、佔中人士以至泛民黨派愈趨擔憂,遑論市民。警隊在各佔領區勉力維持最起碼的秩序,防範激進及好戰分子搞衝擊及破壞,吃力而不討好。佔運引發的政治衝擊波空前巨大,政府要承擔責任,特首要向中央提交問責報告,殆無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