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鄉800村民求救無路

東大嶼山擬建設一個現代化新市鎮,惟毗連的鄉村設施卻恍如時光倒流一百年,沒有符合標準的道路、不設流動電話網絡覆蓋,居民一旦遇上緊急事故將叫天不應,連救護車亦無法駛入救援。居民曾向政府申請擴闊一條容許救護車通過的道路,卻連番遭拒。區議員批評當局忽視居民需要,要求改善通訊設施及擴闊道路。

連接梅窩與東涌的東梅古道(又稱香港奧運徑)途經大蠔新村、牛牯塱村及白芒村,合稱「三鄉」,昔日居民皆務農維生,直至上世紀六十年代興建石壁水塘、水流被引流至無法耕種後,居民即陸續遷離,現時三鄉尚有大約八百多人,以獨居長者為主。

救護徒步45分鐘 長者失救

大蠔新村村代表鄒長福指出,村內只有一條不符標準闊度的單程車路,私家車可勉強駛入,救護車卻無法駛進,必須泊於翔東路迴旋處,救護員則要徒步四十五分鐘始能抵達大蠔新村,「三鄉試過好多次求救報警,曾經有長者都等唔切失救!」

鄒指村民多次要求向政府擴闊道路,但部門一直以業權或資源等問題為由拒絕,「政府根本冇計劃做,唔想做就求其搵藉口。」鄒又指今年重陽節一名八旬老伯墮坡,上午發現屍體,救援隊伍直至下午始能將屍體運走。事實上,大蠔新村民張先生亦不滿村內未有流動電話網絡,「呢度打唔到電話,條路救護車又入唔到,村民幾次報警都好遲先入到嚟!」

民政事務總署發言人表示,上屬路段屬一般鄉村通道,離島民政事務處會為相關道路進行一般維修補養,由於路段夾雜大量私人土地及天然斜坡,如要擴闊整段道路,將涉及複雜的私人土地業權及工程技術問題。然而,該署會研究在個別適當位置進行路面擴闊或改善工程,方便居民出入。

消防處發言人則說,涉事路面不足讓闊度約二點六米的救護車通過,需停泊在翔東路附近,救護員再徒步到事發地點。發言人又稱,去年一月至今年九月底,三鄉的火警及特別服務召喚共有七宗,緊急救護服務召喚有五宗。而去年一月至今年九月,大嶼山北分區共接獲上址三條鄉村共十八宗向警方求助報告。

當局被指漠視村民需要

「呢度根本冇一條正式道路,又冇電話網絡,完全忽視村民需要!」當區區議員黃福根指出,三鄉只有數段小範圍的路段屬私人範圍,按一般程序,民政署只需透過村長向村民提出徵地要求即可,認為民政署拖延擴闊道路,有忽視居民之嫌。黃又指上述路段狹窄,假日卻常有市民踩單車高速行駛,對長者居民構成危險,要求政府盡快擴闊道路及改善通訊設施。

記者:馮國豪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