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除了「三蛇肥」,還可能「感冒起」。中文大學中醫教授指出,中醫理論認為感冒受風的流動影響,秋冬吹着乾燥又寒冷的大風,若抵抗力弱,被外邪入侵,易得傷風感冒。感冒證型於四季不同,秋冬風高物燥,較常引起風燥感冒和風寒感冒,可採用適合中藥材及食物潤燥驅寒,但提醒勿自行亂服中成藥,否則病情或加重。中醫又提醒「燥熱底」人士盡量少打邊爐及吃辛辣食物,否則燥上加燥。
中文大學中西醫結合醫務中心名譽訪問教授梁頌名表示,四季的感冒證型有所不同,秋風乾燥、冬風寒氣逼人,分別會較常引起風燥感冒、風寒感冒;夏天又熱又濕,則易有風熱或暑濕感冒;春天則為冷暖交界,風寒、風熱感冒時有出現。
梁頌名指,感冒一般病徵為惡寒發燒、脈浮,部分人兼帶頭痛骨痛,但加以細分,則風燥和風寒感冒亦有不同,「風燥病人有微熱微寒,只有微燒,口有微渴,有乾咳或因帶少許痰咳唔出,仲會口乾鼻乾、皮膚乾。」他說,秋天屬五行中的「金」,「金」主肺,肺有問題便會咳,可處方清潤肺燥的藥材,如川貝、沙參、南北杏及雪梨皮等。
風寒感冒的病人則較明顯地怕凍,發燒約攝氏卅八度,不感口渴,舌色正常,重症者或有周身骨痛、頭痛等問題。一般用桔、蘇葉、防風、羌活等藥材,具驅風散寒及解表作用。至於風熱感冒的常見病徵是高燒、惡寒少、舌紅及喉嚨痛;暑濕感冒者則發高燒、舌膩、小便黃及胸悶等。
坊間有葛根湯、銀翹散等中成藥治感冒,但針對的證型不一。葛根湯可治風寒感冒,解表散寒,但患風熱感冒者服用,則可能「化熱入裏」,熱上加熱。銀翹散可解表清熱,紓緩風熱感冒,但某些病人陣寒陣熱,或服小柴胡湯較適合。梁又指,感冒證型或會轉化,「風寒感冒可轉成熱症,到時就以清熱為主,唔可能一直用同一種藥。」市民如不確定體質、證型便不要亂服,應向中醫求診。要預防感冒,應適量添衣防寒,「背脊最易受寒,可用披肩保吓暖。」宜多運動增強體質,不要過度勞累,可減低感冒機會。
預防風燥感冒:雪梨馬蹄湯
1人分量材料:雪梨1個、馬蹄1両半、沙參1両、羅漢果1/8個。加3碗水煲至大半碗。
功效:止咳潤燥
宜忌:適合體質偏燥熱人士;氣虛、陽虛者不宜。
預防風寒感冒:蘇葉生薑大棗湯
1人分量材料:蘇葉3錢、生薑3片、大棗4粒、紅糖適量。加3碗水煲至大半碗。
功效:散寒補氣暖胃
宜忌:適合寒底人士;燥熱底不宜。
醫治風燥感冒:桑杏湯(加減方)
1人分量材料:桑葉3錢、沙參5錢、北杏3錢、川貝3錢、菊花4錢、甘草1.5錢。加3碗水煲至大半碗。
功效:潤燥化痰止咳
醫治傷風:葱豉湯
1人分量材料:葱頭2至3個,連鬚洗淨及拍爛,加上淡豆豉3至4錢及清水2碗,煲約10分鐘至剩大半碗水分量即可飲用。
功效:解表通鼻塞
*註:如不了解個人體質及證型,應請教中醫師。
資料來源:梁頌名教授
記者張美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