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計劃在沙嶺墳場發展一條龍殯葬設施,提供一間有三十個禮堂的殯儀館、一個有十個火化爐的火葬場,以及分階段提供約廿萬個骨灰龕位,設施會分批投入服務,預計二○二一年起首批約一萬八千個骨灰龕位可開始配售。
當局計劃二○一六年年初向立法會申請撥款,如果申請獲批,土地平整及相關基建工程會隨即展開,最快可於二○一九年分期完工。新的骨灰龕位預計可於二○二一年分期提供,而殯儀館和火葬場設施則於二○二二年完工。土木工程拓展署聘請的顧問公司已就在沙嶺墳場發展一條龍殯葬設施完成環境影響評估研究,報告預計在該處建骨灰龕位後,清明節會為區內帶來約一萬六千人次掃墓,在最高峰時段每小時人流約有三千人次。當廿萬個骨灰龕位全部配售後,清明節人流會升至約十四萬人次,最高峰時段每小時人流則升至約二萬八千人次。
為應付增加的人流,顧問公司建議在節日期間分階段於多個地點設立巴士上落客區,提供特別巴士服務,方便掃墓人士直達沙嶺墳場擬建的骨灰龕設施,並於節日在沙嶺墳場實施車輛管制措施。
另外,發展局昨公布新一輪《私營骨灰龕資料》,當中新增六個私營骨灰龕,全屬「表二」,即有關龕場未符地契條款或規劃規定,當中包括位於元朗八鄉的凌雲寺、沙田的香港佛教聯合會沙田活動中心/香港佛教僧伽學院、鯉魚門的佛教華嚴閣、紅磡的名堂、觀塘的九龍觀塘惠海陸慶善堂及沙頭角的自由福居,令「表二」的骨灰龕增至一百一十三個,地契或規劃合乎規定的「表一」骨灰龕則有三十個,當局亦更新了個別骨灰龕資料。
香港佛教聯合會行政總主任張毅平指,涉事的龕位並非新建或售予公眾,稱該活動中心於八十年代由一批善長捐予該會作慈善用途,當時已建有骨灰龕,其後大部分已遷至香港佛教墳場,現只剩下三十多個龕位,位置亦遠離該中心主樓,該會正計劃登報為涉事龕位尋找聯絡人,如無人認領則會移至香港佛教墳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