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中運動開始,也標誌着香港歷史的一個時期。簡單來說,我們有可能需要面對社會上三個新特點:矛盾內化、政治比較剝離於其他範疇,以及政治動員常態化。具體的情況,或者會跟台灣的藍、綠對峙有點相似。
所謂矛盾的內化,即是說對立雙方支持者的情緒和心態立場鮮明,而且會上升為一種無可妥協、互相瞧不起、相互討厭、以立場去判斷一個人好壞等價值觀。這是一種長期、而非按照個別事件而形成的固化心態。在台灣的一個經典例子,是當地友人會勸說不要隨便公開討論政治或表現立場,包括在朋友之間和乘坐出租車時。
從而也會衍生另外一個特徵:政治剝離於其他範疇。政治事務將長期處於一片混亂的狀態,包括議會內的拉布、政府的被動等等。當然由於香港高度成熟的商業環境和民間社會,政治只是眾多組成板塊的其中之一,所以日常的經濟活動和市民的平常生活,將繼續正常運作。可是這只限於已有的事物和水平,要進一步發展將會面對很大困難。政府的無法有效運作,將直接打擊對未來發展的推動力。
矛盾內化會同時激發各股力量進行政治動員,使之常態化,這是矛盾外化的表現。因為動員能力,包括規模、頻率等,是顯示政治能量的指標。原有的博弈模式被改變了,部分將更多由展示力量的方式,代替過去的協商和議會渠道。我們正站在十字路口上,是努力重構新一代的獅子山精神,還是步向凱達格蘭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