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外交政策重點在於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海上絲綢之路。這是從過度集中大國關係拔脫出來,着重於未來的發展機會。其實,在○八年金融海嘯前後,已顯示出國際經濟已經不靠發達的大國來推動,而是依靠新興市場國家。而且,發達的大國如美英反而是依賴新興市場國家的投資與生產,才可維持現時的發展水平。即使美國,這幾年的經濟增長與就業機會靠的是小微企業,而不是大而無當的跨國企業。
這兩條絲綢之路包括了許多競爭力愈來愈強,且人口結構年輕的國家。印度可能人口愈大壓力愈大,未必有中國以往那樣的經濟動力。但東南亞諸國,特別是印尼、緬甸這兩個最大的國家,潛力尤大。而在中亞、西亞,哈薩克、土庫曼斯坦、伊朗憑藉油氣礦產資源,已經呈現着經濟大國的迹象。俄羅斯西伯利亞聯邦地區的南部,以及烏克蘭應是全球今後最主要的糧食農產地,將來農產品的價格會高於大眾生產工業產品。它們的經濟潛力並不比油氣產國為弱。
即使伊拉克、敍利亞及巴勒斯坦等地區今後仍會動亂。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可止於波斯灣;絲綢之路經濟帶可以在伊朗北上,入高加索而到東北歐和東南歐。土耳其與希臘會是未來南線重點,且可接上海上絲綢之路。格魯吉亞與俄關係實質已改善,俄旅客可自駕遊直入格。西方記者多是住在五星酒店裏作新聞,了解不到這些地方實際的政治變動。中國的挑戰是怎樣深耕,而非以往只做表面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