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戶減廢反應淡 十招補救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今日開會討論垃圾徵費的收費模式,最快下月向環境局提交建議。本報發現部分參與固體廢物收費試點計劃的屋苑,居民的參與率慘不忍睹,其中平均參與率不足一成、暫時「包尾」的藍田德田邨,一度出現完全沒有住戶響應使用專用袋棄置垃圾的情況。有環保團體為免當局利用按戶隨袋徵費參與率低做藉口,轉推減廢力弱的按幢徵費或混合徵費模式,提出十招三十三式解決方案,以爭取按戶隨袋模式能順利被採用。

環境保護署早前邀請七個屋苑試行三個垃圾徵費模式,其中五個屋苑挑戰高難度的按戶隨袋徵費模式,當中九龍灣淘大花園I座平均參與率三成暫時領先;德田邨德樂樓的參與率則不足一成,暫時「包尾」。本報曾到德樂樓了解,發現管理處更改徵費細節,住戶向管理處登記便可每月「免費任揀」廿個不同尺寸的專用垃圾袋,要額外專用袋才需付費,安排與港府原先要求住戶需預先購買專用袋棄置垃圾截然不同。

德樂樓少人用收費袋

記者於當晚六至八時,巡視了德樂樓一至卅四樓的垃圾桶、超過二百五十袋垃圾。結果發現,逾六成垃圾來自管理處平日免費派發的白色垃圾袋;約三成垃圾來自食肆或街市膠袋,但沒有一袋垃圾是來自專用袋。更諷刺的是,不少住戶直接將大量廢紙皮和玻璃樽等棄置在垃圾桶,而非大廈平台設有的回收箱。

清潔人員當晚八時半收集垃圾並存放在大廈對出的垃圾站,但全程不見試點計劃的承辦商蹤影。有清潔人員透露,承辦商慣常在翌日早上才點算專用袋數目,又指住戶參與率極低,偶然才見一、兩袋專用垃圾袋。環保署無正面回應試點屋苑參與率低的情況,僅指承辦商正持續跟進各試點屋苑的測試情況,並檢視累積經驗,再向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匯報最新進展。

增教育 設立減廢辦

環保團體「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指出,可持續發展委員會過往一直聲稱按戶收費存有困難,卻沒提出方案解決,團體因此向政府建議十招三十三式,爭取垃圾徵費以按戶收費模式推行。建議包括(一)改革回收箱及垃圾桶、(二)加強垃圾站監管、(三)成立多項回收服務、(四)專用垃圾袋設計、(五)全方位教育、(六)妥善收集、(七)投放資源做好監管、(八)改革制度、(九)教育局及房屋署的配合、(十)社會福利署配合協助有需要社群,有關意見亦提到成立「減廢辦」打擊非法棄置及資助大廈後樓梯安裝閉路電視,將會提交可持續發展委員會討論。何續指,為免部門之間出現不協調,應成立一個跨部門小組。

記者趙婉嫻、羅俊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