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郝柏村的緩統立場

前行政院長郝柏村九十五高齡談起抗戰氣勢磅礴,他的一生軍旅生涯戰績輝煌,後轉當行政院長,不為人知的促成了兩岸的大事。

郝柏村最近透露了這段秘辛,當年他曾向訪台的李光耀提及新加坡有無可能成為兩岸首度會談的場所,李光耀覺得可行,因此促成了九三年四月在新加坡的汪辜會談。

新加坡在一九六五年獨立後,建軍過程曾向中華民國取經,台灣方面也派出教官赴星國建立制度,甚至早期的海軍與空軍司令,還曾向國軍借將,新加坡的軍人還赴台受訓,而郝柏村早年當參謀部作戰次長開始,就與李光耀建立了友好關係。

郝柏村做事果斷明確,當年政府在香港開拓影響力,建立文化中心,經郝柏村拍板,並以租取代買以加速進程,雖然事後回顧,當初若能夠置產,豈不是建立了永久海外據點,但香港的九七問題,讓台灣頗多的疑慮。

郝柏村近年也曾應邀赴大陸訪問,隆重紀念七七抗戰之際,郝柏村在大陸力爭抗日戰爭是國軍主打的,功不可沒,歷史不能被扭曲,應還原事實真象。

郝柏村說過「台灣前途不是由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決定」,這其中有國際及兩岸政治現實的陳述,但台灣民眾尤其民進黨大為反彈,郝柏村強調這是國際強權政治的現實,蘇格蘭能舉行獨立公投,前提是倫敦可接受,但如果台灣逕自獨立,卻會引發中共動武,在獨派人士聽來逆耳,但事實確是如此。

郝柏村公開承認他的緩統立場,為避免戰爭,台灣應棄獨,堅持中華民國,且大陸不武,未來才考慮統的形式,或五十年一百年之後。郝這段獨白應有共鳴,台灣社會關切他的兒子郝龍斌退下台北市長後的政治生涯,會否和他一樣的風光,名將之後應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