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捭闔:全球化與本地意識

全球化的弔詭之處,在於一方面抹平不同地域之間的差異,另一方面卻激發了各地區的本地意識。

全球化促進文化交融(有人指出這是英語和美國文化霸權)、商業活動一體化,使世界各地的人們逐漸形成一種共同的文化認知和生活習慣,典型例子是消費模式。

可是另一方面,人們的共有意識卻並未如想像中出現。我們曾經聽過「地球村」(Global village)的概念:全世界的人們都是這條村的村民,所以生活會變得更加和諧。但事實上,人們同時變得更加關注發生在自己生活圈子範圍內的事物;例如對新聞的關注,人們更渴望了解對自己生活產生直接和立即影響的事情,因此更加注意本地新聞,對國內其他地方和國際新聞則顯示出較弱的興趣。

這種意識,強化了其他地方作為文化研究當中稱之為「他者」的概念,本地意識,甚至是範圍更細小的社區意識被強化了。這一類意識的共同特點,是範圍的劃定,跟自身生活有一定關連,這從而也衝擊到傳統的身份認同觀念。新的社群認同感不再建基於例如民族等一類相對沒這麼實在的理念,而是跟日常生活掛鈎的人和事,例如同一座城市,甚至是虛擬空間上的社群。

這一次蘇格蘭的獨立訴求,其實也受這方面的因素影響。對部分支持獨立者來說,除了歷史等觀念因素外,狹義的民族主義被全球化的語境放大。倫敦對他們來說太遠了,蘇格蘭才是實實在在摸得着、觸得及的有型生活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