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不順,事事不順,香港近年陷於政治泥沼難以自拔,以致經濟停滯、民生荒廢,競爭力如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尤其是佔中及罷課箭在弦上,這種近乎自殘的所謂抗爭,無法改變全國人大就香港政改框架的決定,只會令香港亂上加亂,競爭力雪上加霜。
中國社科院發表二○一四年城市藍皮書,分析中國各大城市的發展狀況,談到香港時,特別指出佔中及罷課將削弱香港的競爭力。社科院學者一連用四個「影響」來形容佔中及罷課的危害性,包括影響香港的國際形象,影響香港社會的穩定性,影響港府的管治能力,影響外界對香港未來發展的預期。學者強調,香港應有危機感,不要只糾結於某些問題上,否則不進則退。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社科院藍皮書提醒香港應有「危機感」,並不是無的放矢。事實上,香港近年來風風雨雨,紛紛擾擾,經濟發展停滯,金融中心地位已經岌岌可危。數字不會騙人,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生產總值佔全國三分之一,回歸之初仍佔全國約二成,十七年後的今天只剩下全國的百分之三而已。有「金磚國之父」之稱的經濟專家奧尼爾日前列舉一組數字說明香港、中國及英國的關係,指中國目前經濟總量為英國的四倍,單是每年新增的一萬億美元,就等於香港經濟總量的三倍。奧尼爾旨在說明英國不會為了香港政改問題得罪中國,同時也道出香港淪落為中國二流城市的事實。
不可不知,北京、上海的經濟總量早已超越香港,深圳、廣州、天津等城市也即將後來居上,即使單以人均GDP而言,深圳同香港的距離也在不斷拉近。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過去是香港人北上消費幫助內地發展經濟,如今是內地客南下消費幫助香港創造就業,短短的羅湖橋,既見證香港的回歸,也見證兩地地位的逆轉。
可能有人會說,香港在「軟件」上要比內地城市優勝,因為香港擁有法治、廉政、新聞自由等等核心價值。其實,這不過是夜行人吹口哨自我壯膽,英國是現代文明的發源地,現在不也墮落了嗎?如果英國還是那麼強勢,蘇格蘭會要求獨立嗎?香港曾長期被英國管治,英國尚且日薄西山,何況香港。如果香港人繼續坐井觀天,繼續當那隻驕傲的兔子,繼續沉醉於政治狂熱中,只會加速衰落,百年繁華成為過眼雲煙。
政治是實力的比併,以前內地需要香港,所以香港有討價還價的籌碼,而今香港實力大不如前,甚至淪為中國的負資產,憑甚麼同中央對抗?以為佔中及罷課就可以迫使中央政府在政改上讓步,只是一廂情願。外部勢力當然樂見中國人窩裏鬥,樂見香港亂象不已,少數收了黑金的政客亦可渾水摸魚,並向幕後主子邀功,可憐絕大多數市民淪為無辜受害者,只能自求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