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廣東和天津爭取設立自貿區,聞說有望年底完成方案。若真有此事,說明中央在自貿區試點上或有新思維,因粵津兩地與上海所處的環境不同,自貿區試驗內容亦必有所區別。
上海去年設立自貿區後,內地先後有數十個地方表示也想申辦,結果國務院不同意一哄而起,下令暫停報批工作。事實上,上海自貿區剛起步,肩負着要為國家摸索出一套能與國際金融接軌及適合全國城市「複製」的「中國模式」,這模式還未出現,其他地方只有等待。
不過,廣東和天津是內地南北的兩大經濟重地,一個處在泛珠三角經濟帶,一個處在環渤海經濟帶,中央要另眼相看,可以理解。
先說天津,國家發改委明確指出,下半年要抓緊推進京津冀等重點區域規劃的編製工作,即說明京津冀一體化已升級為重大的國家發展戰略;而且,一向重視製造業的「天津模式」,與德國等歐陸國家的發展模式有相通之處,成立自貿區可重點探索未來工業結構調整的方向。
至於廣東,與港澳關係密切,中央重視維護港澳經濟的繁榮穩定,廣東向中央申辦的是「粵港澳自由貿易園區」,定位是推動粵港澳三地服務業合作,自然容易得到國務院的特別看待。據悉,自貿區涵蓋廣州南沙新區、深圳前海新區、珠海橫琴新區,以及廣州白雲機場綜合保稅區等四個板塊,總面積九百三十一平方公里,地方比只得二十八平方公里的上海自貿區大得多。如這自貿區成立,粵港澳如何合作,將是三地需要深入探討的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