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個星期,除了政改爭議之外,台灣坑渠油風波亦成為港人最關注的新聞之一;政改爭議畢竟只是隔靴搔癢,坑渠油無孔不入對民生構成嚴重威脅,才是最令人擔心的問題。然而奇怪的是,坑渠油在台灣鬧得人心惶惶,涉事台商跪地道歉,衞生福利部部長口頭請辭,反觀作為黑心油源頭之一的香港,當局仍然輕描淡寫,遑論有官員為此問責。
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如果不是坑渠油風波愈演愈烈,沒有人知道香港早已成為劣質油基地,也沒有人知道不法商人長期將飼料用豬油當食用豬油賣去台灣,更沒有人知道這些黑心油經過加工後部分又回流香港禍害市民。業界人士指出,過去八年回收食用廢油的價格飆升三倍,令現時的回收價較合理價錢高出三至四成,若用以生產生物柴油根本無利可圖,懷疑部分回收商將廢油當食油出口。
毫無疑問,儘管刑事調查仍未有最後結果,但種種迹象顯示的確有不法商人魚目混珠,將劣質油當食用油出口,且長期運作,證明監管方面存在巨大漏洞。正如有立法會議員質疑,過去曾多次質詢政府如何監管廢食油的循環再用問題,惟當局從未積極回應,更別說採取實際行動。事實上,正因為當局敷衍塞責,至今沒有立法監管回收廢油,不法商人才有機可乘,所以,趁今次坑渠油事件檢討法例,堵塞漏洞,加強監管,例如制訂發牌機制及訂立罰則等等,已經刻不容緩。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承認,今次事件對香港聲譽影響很大,當局必須正視;又認為以往監管食物安全時較着重入口、分銷及零售層面,而食物原料則依賴當地法例監管,惟今次事件證明有關做法未必足夠,因本港出口的原材料亦有可能在處理及包裝後再回流香港云云。對於這種官腔,港人早就聽厭了,每次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當局無不信誓旦旦採取補救措施,結果不是雷大雨小,就是虎頭蛇尾,以致問題食品層出不窮,禁之不絕。
常言道 ,一分預防,勝過十分補救。要解決食品安全問題,關鍵在於源頭堵截,而不是事後才來補救。但港府恰恰相反,總是後知後覺,被動應對,難怪每次都是手忙腳亂,狼狽不堪。更不可思議的是,執法部門往往不務正業,該做的不做,不該做的亂來,食環署如是,消防處如是,衞生署如是,控煙辦亦如是。請問,他們除了添煩添亂之外,究竟為市民做過甚麼貢獻?
還是車公靈籤說得好,禍去禍來因自招。香港過去被稱為福地,少災少難,安居樂業,可惜時移勢易,如今的香港不僅被一片政治狂熱淹蓋,整個社會浮躁不安,而且連食品安全也得不到保障,港人無所適從,寢食難安。百年香江淪落到如此地步,難道港府沒有責任嗎?台灣官員勇於承擔責任,香港官僚何時才能真正問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