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獨立研究公司「智谷趨勢」發表的報告指出,香港作為全球性金融和商業中心的優勢正逐漸退色,按香港和中國內地城市目前的GDP增長趨勢推算,二○一七年前後,廣州、深圳和天津的GDP都將超過香港;到二○二二年左右,重慶、成都和武漢等內陸城市也會超越香港。
此種說法也許是危言聳聽,不過居安思危,香港也應有所戒惕。當然,對於這份調查報告的背景也應有所探討。在這個香港政改紛擾不斷的時刻,佔中成了北京心中的最大懼怕,擔心香港從經濟城市變成了政治城市,社會嚴重內耗,香港的光環將會消逝;為使香港回歸經濟層面,鞏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此類調查報告的出爐可謂用心良苦。
其實,城市不應以GDP來評斷其功過價值。例如上海現在的GDP約三千五百億美元,香港只有約二千七百億美元,香港不但低於上海,也低於北京的三千一百多億美元,許多人遂提出,上海即將取代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但學者、專家對於這樣的說法均有所保留。因為縱使上海的硬件設施足以傲人,但軟件與香港差距仍大,且不是短時期內可追趕得上的。由於中國大陸意識形態的禁錮,上海沒有完全的資訊開放及金融自由化,此乃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最大挑戰。另一方面,儘管大陸城市陸續崛起,但我們感覺不到富而好禮的社會風氣,縱使GDP躍升,沒有人文素養,始終會遭人詬病。
若單以GDP增長便將香港視為大陸的二線城市,不過是在大國崛起後的集體亢奮心態。香港的國際化與世界金融接軌,其國際地位不能簡單以GDP論斷。當然,香港能有今日,我們好應珍惜,不要因政治而分化社會,要努力維護法治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