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捭闔:以民主回應貧富差距

隨着香港經濟更加成熟,要躋身成功的經濟精英階層比過去困難。一方面,是成功的定義比過去提高了。另一方面,市場激烈的競爭,也使從商難度增大,即使要成為中小企業主也比過去更為困難。此外,由於香港經濟更加國際化,香港經濟精英階層的組成也與過去不同,非本地人的比例上升,特別是與內地經濟融合而湧現的一批內地經濟精英。這三個因素,形成了經濟精英階層和社會大眾的疏離感距離拉開。

例如過去在金融市場中,有不少本地華資證券商,但是現在大都被邊緣化,市場由內地和外國規模較大的同業所佔有。因為規模巨大的業務,需要由外國券商公司處理,而內地客戶則傾向於選擇內地的券商公司。

對富人印象和評價的改變,以及政府一直被認為是重商主義,使兩者成為宣洩不滿財富不均現象的出口。社會內一部分人逐漸形成一種對自身狀況不理想的解釋:源於制度出了問題,造成兩極分化;從商家的剝削而起,政治更是幕後黑手。

對此,這種意見主張通過推行民主來改變不公平的制度,例如增加選舉比例,改變議會組成,為大眾發聲。所以這套爭取民主的邏輯背後,實際上是回應社會對發展困難和貧富差距的不滿。另外,近年來社會出現了一些更加極端的主張,像反對給高爾夫球會等一類私人會所續約和使用土地等,其背後所代表的平均主義理念,和上述的邏輯是同出一轍的。

明天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