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語廣播:公屋應多建小型單身房

公屋申請人數再創新高,房委會公布的輪候數字,有二十五萬宗申請,當中「非長者單身人士」高達十三萬宗,增幅最大。另方面,中大一項調研顯示,香港樓價之高,以入息中位數計算,一般家庭平均要十四年「不吃不用」,才能夠買到市區一個四百平方呎單位。

上述的現象,反映出香港房屋問題的特性,要有效解決,政策上必須要有所調整,對症下藥。所謂「特性」,是指香港房屋主要分為兩方面發展,一方面是政府為照顧低收入家庭而提供的公屋,至今全港近三成家庭均入住了此類房屋,比例之高,可說全球稱冠;另方面,其餘人口則居住在自置物業或租住私人樓宇,由戰前唐樓至現代超級豪宅均有,樓價和租金基本上由市場供求因素來決定。

先說公屋問題,輪候者過半數為「非長者單身人士」,當中不乏擁有大專學歷的年輕人。主要原因是有些家庭的子女長大後,居住環境變得擠迫,年輕人喜歡有個人空間,但買不起私樓,租樓負擔又重,於是便設法令自己「合乎資格」申請公屋。

但數字顯示,每年編配予單身人士的公屋單位約只有二千個,且要優先編配給單身長者,結果令年輕人的輪候時間愈來愈長,不滿情緒亦不斷累積,容易成為社會隱患。

筆者認為針對現實情況,政府新建公屋應多盡量提供類似酒店式房間的小型單位,應年輕人所需,讓他們早日有安居之所,然後可以全情投入社會工作,憑自己的努力積累財富,以改善生活和追求更好的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