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廠商會訪京團與商務部鍾山副部長的會面中,筆者圍繞着香港工商界關心的問題提出了三點建議,希望國家今後有甚麼經濟新政策推出時,能夠考慮得更加周詳,並且要平衡內企和外企(包括港企)的利益,以免顧此失彼。
該三點建議是:一、推出新舉措不宜操之過急。內地推行新政策,往往由公布到執行,通常相隔極短時間,就以這次引起金屬業和毛皮業強烈反應的「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新目錄」為例,七月二十三日才通報給香港各商會及行業團體,而截止反饋時間為七月二十五日,相隔僅兩天,時間之倉卒,令各商會和相關行業團體均來不及收集業界意見回應。所以,港商們都認為如此安排,甚不合理,希望以後能預留充足的時間,讓業界反映意見。
二、涉及港企政策有商有量。國家改革開放逾三十年,香港工商界對國家經濟的支持和貢獻,不用贅述;國家經濟發展的整個歷程,港商港企可說是全程參與,既理解國家所需,同時亦熟悉國際「規則」,所以國家今後制訂或推行一些涉及港企的新政策,希望事前能多與香港工商界交換意見,互相協調,相信有助減少折騰。
三、切勿一竹篙打一船人。香港經濟能有今天的成就,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擁有良好商譽,絕大部分港商都是尊重知識產權,守法和重視商業道德,不會因眼前小利而破壞商譽,這與內地部分中小民企的作風並不一樣。
因此,內地推出任何新政策,都希望不要「一刀切」,以免令一向守法的香港企業被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