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英聯合聲明簽署三十周年,正趕上實現一七年普選行政長官的政改諮詢。三十多年前,中英談判香港前途有兩大爭拗難點,一是主權問題,一是怎麼「規劃」九七後香港推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問題。
主權問題,雙方都企得很硬,談判陷入僵局。後來北京發出「通牒」,僵局打破限期之前談判還沒進展,中方將單方面公布九七年收回香港後的整套方案。北京當年這樣做,冒了很大的香港會立時崩盤以及過渡期大亂的風險。而英倫若拒絕北京「威脅」,也將承受香港崩盤、過渡期大亂以及英倫今後在港利益不再「獲優待」的風險。這是一個北京、英倫、香港三輸的局面。
結果,「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英國紳士「橫」不過泥腿子打天下的土八路,在鬥狠鬥爛中敗下陣來。只是英國人也很有外交技巧,他們是這樣「回覆」北京「通牒」的,說是如果在談判中雙方對香港過渡期的安排令人滿意,英方將考慮讓這份談判結果和文件在國會通過。
北京對此當然很高興,一是認為在香港主權問題上取得了勝利,英方等於放棄了「妄圖續約」的立場;二是只要能收回香港,不妨多讓利英倫,何況香港要有十幾年的平穩過渡期,必須有英倫配合,何況北京提出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大政方針是一個「天才構想」,前所未有的寬鬆,不如此不足以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不足以讓香港生更多的金蛋,不足以穩住港人和投資者之心……
有了這樣的立場和心態,中英後來的談判大致順利。在最重要的行政長官和立法機構「選舉」產生問題上,北京也在最後作了讓步,原本北京是一直堅持「協商」產生的。那時北京也確乎沒有考慮到雙普選對「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有甚麼「重大影響」,認為有了駐軍就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