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桶挑戰從外國興起,原意是透過冰水的冰凍感覺,令挑戰者感受到「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患者的痛苦,為「漸凍人」籌款。然而,這個挑戰傳入內地後,卻慢慢變質,成為了炫耀工具。
對比本港慈善機構收到二千多萬元捐款,因冰桶挑戰而受惠的機構「瓷娃娃關愛中心」,早前公布收到了八百多萬元人民幣捐款,有網民直指對於一個呼聲極高,參與人數超過三萬九千人的活動來說,金額未免差強人意。亦有指捐款數額在內地反而不是重點,似乎活動「有邊個玩」,挑戰者「會挑戰邊個」更受關注。
內地民政部新聞辦早前就為此開腔,建議活動的組織者更加注重活動的實效,避免娛樂化、商業化的傾向。
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坦言,基於社會結構不同,冰桶挑戰傳入華人社會後,由慈善籌款轉而成為炫耀的渠道,實屬意料中事。他解釋,內地人大多透過富豪級名人又或大機構進行慈善工作,不習慣個體參與,反而挑戰者和被挑戰者的身份,往往被視作能夠成為人脈、榮譽、地位、權勢的象徵,「最後個活動就走晒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