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貞」打細算 食物再生

還記得上次親手種植植物時的快樂嗎?煮飯用剩的葱頭、吃完的水果核,通常都會丟棄,但綠色工作室創辦人陳佩貞卻把它們往花盆裏種,讓它們再重生成美味菜蔬。她開辦「再生」工作坊分享令「食物」再現生命力的心得,期望參加者可以更加認識土地及日常食物,同時感受種植的快樂。

「靈感來自喺外國嘅朋友,佢想煲五行湯,但係搵唔到其中一種材料蘿蔔葉,於是朋友就攞個蘿蔔自己種。」啟發自朋友的做法,綠田園基金導師阿貞以廚餘再種植成食用菜蔬,同時,她眼見單親低收入家庭的「開心指數」相對較低,六年前開始與農場及社區中心合作開辦工作坊,分享於家居種植剩下的葱、薑、番薯、水果等植物的心得,「低收入家庭無咩活動,但係種到嘢之後睇得出佢哋心情唔同晒!」

工作坊教單親家種植

「買餸搭嗰棵葱,用剩嘅葱頭插番落泥,好快又生番出嚟!」阿貞謂葱生長速度快,而且用途多,因此種葱最受家庭主婦歡迎。她舉例,製作香茅豬扒的香茅、薑等均可以再種,而蘿蔔及龍眼的觀賞性則較高,亦適合於家中種植,「龍眼種幾年就可以有棵樹仔,佢嘅花係粉紅色,好靚,不過就唔會有龍眼食。」

「種薑要先放一半泥落個盆,再放薑,因為之後薑大咗要再加泥,畀空間佢生。」阿貞提醒,不同季節所種的葱及薑味道亦有所不同,「春、夏種嘅係白葱,秋、冬種嘅係紅葱;薑要種耐啲,夏天就收子薑,冬天就收老薑。」阿貞坦言最喜歡火龍果,因為火龍果剛長出的子葉會密集生長,並在日後長成小仙人掌的模樣,「將啲種子排密啲咁種,睇到啲葉密麻麻咁生出嚟,我叫佢做『桌上森林』。」

「依家香港人一年四季都有生果食,好少人理到底食緊嘅生果,係來自邊度同咩氣候環境。」阿貞表示,一個地方水土種出的植物,其實最適合當地人食用,以香港本土的梅梨為例,最適合本港亞熱帶氣候食用。阿貞希望在市民心中埋下種子,令港人開始關注環境及自己身體需要,作出最合適的選擇,自製開心,「啲材料全部都可以唔使錢,去執人哋唔要嘅爛水果,菜頭菜尾種就得,快樂從來都唔需要用錢!」

圖︰關萬亨/文︰胡蔣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