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沙嶺邊境禁區有近三公頃荒廢農地近日被改建成電子產品回收場。有關回收場位處「農業地帶」,規劃條例規定只可作農業用途,填土亦受限制,事實土地已被石屎鋪填,更有電子垃圾以層層疊式堆放,有村民擔心廢料會污染村內環境。環保團體指新界農地被濫用情況普遍,擔心回收場一旦失火會釋出大量有毒氣體,促當局盡快取締。
「呢度原本只係一塊爛地,突然間就變咗電子垃圾回收場,咁多電子嘢露天擺喺度日曬雨淋,都唔知會唔會污染晒成條村!」陳先生(化名)指位於缸瓦甫路附近的回收場約於兩至三個月前開始運作,懷疑並未有取得規劃許可,擔心工人稍後會於工場將電子垃圾拆件,造成污染。
記者於現場視察,發現場內堆放大量鍵盤、光碟機、火牛等舊電腦零件,同時亦有不少舊影音器材。零件已分類成多個大箱,疊成逾兩個人的高度並堆放場內,工人則不斷從貨櫃中拖出零件存放。
規劃署發言人指回收場位處「農業地帶」,面積約二點八公頃,不屬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的准許項目。城規會雖可根據法例向申請人批出最長三年的臨時規劃許可,但過往並未接獲申請。
發言人又說,城規會今年初曾接獲一宗涉及上址的臨時建材倉及停車場申請,由於申請人要求延期,申請仍在處理中。規劃署將會就事件調查,倘證實有違例發展會採取執管行動。當局過去曾就涉事位置接獲九宗投訴,並作出三次執管行動,因違例情況後來已中止故未曾檢控。
環保署發言人則稱,現時並無法例為電子廢物儲存場設立發牌制度,但儲存場的運作仍受環境保護法例管制,包括《廢物處置條例》及《水污染管制條例》等,當局將繼續跟進事件。
「其實好明顯個工場係犯法嘅,規劃署應該要盡快取締!」長春社高級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指出,規劃原意為保護香港農地,可惜不少政策對農業發展缺乏支持,加上監管不力,令農地被濫用情況普遍,「好多農地畀人填平咗做停車場收租,仲好賺過耕作,就算畀人捉到都唔係罰好多。」
李指電子零件如堆放時間不長,對附近環境未會有太大影響,惟若堆放過久如生銹等,重金屬或透過雨水釋放而污染環境,回收場失火更會釋出大量有毒氣體。李續稱,不少「山寨」式回收場會以不同化學物甚至以「土法」火燒形式,溶解廢料中的貴金屬,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促當局密切留意。
記者:林松澧、楊育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