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政治智慧備受考驗

人大常委會就政改所作的決議,充分反映中央防止反對派有任何攪局的可能性,在保障國家主權與安全不受侵害的前提下,未來普選制度的設計必須達百分之一百的最高安全系數,只能讓愛國愛港的人士「入場」。

在提名委員會參照選委會組成的方式,維持一千二百人的名額及四大界別不變;必須獲得提委會委員過半數的支持才能成為特首候選人,以及候選人名額不超逾三名等俗稱「三大支柱」的條件制約下,具泛民主派背景的人士,絕無可能取得「入場券」。

儘管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出於善意,表示再保守的政改框架,還是可以找到可議的空間,現實上,卻是難度極高。有泛民議員表示,若提委會可由普選產生,出閘門檻、候選人名額上限就顯得不重要,這可是一廂情願的幻想,中央不會接受這種建議。

唯一可議的空間,就是四大界別內的三十八個小組別,或會有調整的可能。比如說,第三界別,即勞工、基層、宗教等,其中漁農界佔有六十個名額,與其他四個組別平起平坐,政圈中早有聲音要加以削減,以配合漁農業過去二十多年來逐步萎縮之勢。不過牽一髮動全身,名額如何分配涉及政治利益的爭奪與均沾,微調也是說易行難之事。

泛民與中央角力,無疑正處於下風,除了對政改框架集體說「不」,部分議員參與佔中行動挑戰中央之外,如何做到鬥而不破,爭取與中央繼續溝通對話,其政治智慧備受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