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常委會一錘定音,政改高門檻大局既定,北京與泛民的博弈隨之進入新階段。
一如所料,泛民綑綁否定政改決議案,佔領中環亦象徵式啟動,但這不代表朝廷就此放棄一切游說及撬票攻勢。建制派開始猜估,今年是國慶六十五周年,港府未知會否按慣例籌組訪京觀禮團,並邀請泛民中人北上,以開啟新一輪的溝通互動。
中國傳統,逢十大慶,逢五小慶。九七回歸後,特區共籌組過三次香港各界「十一」觀禮團,其中○四年一次統戰味道濃烈,在二百四十人名單中,多名泛民立法會議員上榜,民協馮檢基、衞生服務界李國麟、醫學界郭家麒,以及公文袋前身「四十五條關注組」的余若薇、梁家傑、湯家驊、吳靄儀等,都是京城座上客,可謂「盛況空前」。而當時還是資訊科技界議員的民主黨單仲偕更獲「優待」,安排出席典禮,得中央領導人接見,被視為八九年後首次「破冰」。○九年,香港局勢每況愈下,北京泛民關係再陷低點,觀禮團泛民名單遂只剩下馮檢基、李國麟二人,今年正值政改決鬥年,政治形勢更加敏感,北京會如何處理呢?是廣邀泛民北上破冰,大伸橄欖枝,還是「正常處理」,只預留一、兩個名額呢?答案如何,將可反映朝廷的博弈思路。
當然,「政改觀禮團」性質敏感,朝廷就算想搞,形勢上也存在不少限制。一來政改決議案閂門落閘,泛民槍口一致對外,對參加觀禮團的態度如何,仍是未知之數,二來近日傳出「終極佔中」醞釀在「十一」引爆,借當日與翌日重陽節連續兩日假期動員抗爭,若真如是,泛民就是向北京贈興,溝通氣氛必然一掃而空。從這個角度說,今年十一可能不僅是假期雙紅日,更是政改兩重天,或京城溝通,或香江武鬥,均對政改及香港局勢起着截然不同的影響。
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