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人大常委會昨日就香港特首普選「三落閘」,泛民隨即哀鴻遍野,表明會否決方案,但綜合多位消息人士指出,只要仔細研讀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便可看到特首普選模式仍留有多處討論空間,視乎泛民是否願意「先上車」。例如提名委員會四大界別的分配及選民基礎、特首參選人的「入閘」門檻、最後應有兩位還是三位候選人、以至提委會用那一種「民主程序」,向參選人表達「過半數」支持讓他們「出閘」參選,人大常委均未有明確框死,有待特區政府稍後提出正式的政改方案及之後的本地立法自行處理。
人大決定列明特首參選人「入閘」後,仍需經過「民主程序」,取得提委會全體委員過半數支持,才能正式成為普選特首候選人,令泛民嘩然。但消息指,提委會到底以「全票制」、「信任票」,抑或十三學者提出的「名單綑綁制」來體現過半數原則,仍有待討論,其中泛民參選人在後兩種投票制度下,仍有些微機會成功「出閘」。
人大決定雖已訂明須「按照」現有選舉委員會的四大界別,組成共有一千二百人的提委會,但消息指四大界別內的組合可以調整,認為泛民應該力爭。「係咪漁農界可以減少啲位?另外增加婦女界、中小企界等,呢啲咪有得傾囉。」人大決定亦未有訂明特首參選人的「入閘」門檻,意味泛民人士仍有機會「入閘」。
最後一項「留白」處便是當選標準,上屆特首候選人須取得過半數選票才當選,但假如來屆特首選舉由全港市民普選產生,人大常委未有列明,候選人是否須取得全港選民過半數支持才能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