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初生嬰哭聲大,往往被視為健康的表現。但日本京都大學最新研究,早產嬰兒哭聲高音不一定是好事,可能是迷走神經不成熟有關。
日本京都大學研究員記錄六十四名嬰兒空腹時的哭聲,並進行分析,按嬰兒是否足月分組,包括未足卅二周、卅二到卅六周出生的早產兒,以及卅七至四十二周的足月出生嬰兒。結果發現未足卅二周早產兒的哭聲頻率是四百六十至六百四十二赫茲,卅二至卅六周的早產兒是四百三十五至六百零九赫茲,而足月產兒則是三百六十一至五百二十四赫茲,反映愈早產,嬰兒哭聲頻率愈高。
研究顯示,出生不久的早產兒的迷走神經活動非常低。迷走神經為第十對腦神經,是人體中最長、分布最廣的腦神經,連接頸、胸及腹部多種器官。迷走神經含四種纖維成分,其中特殊內臟運動纖維負責控制咽、喉的橫紋肌。研究員認為,迷走神經具有緩和咽部緊張的功能,嬰兒哭聲高或與迷走神經不成熟,令聲帶過度緊張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