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西北曾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女媧補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系列神話故事,均源於崑崙文化;漢唐年代更是當時世界最為強盛的國家,長安(即今天的西安)曾為最繁榮的中原都會,絲路商旅絡繹不絕。令人惋惜的是,現今大西北,仍有大片地區貧窮落後。
中央政府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多年,優惠政策向西部傾斜,目的就是希望能夠讓國家的經濟發展均衡一些,幫助一些省市早日脫貧。
但時至今日,除了直轄市重慶和幾個傳統的省會或自治區首府如西安、成都、蘭州、貴陽、烏魯木齊和拉薩等發展比較明顯之外,其餘絕大部分的地區仍是相當荒蕪和落後,與京津及華東、華南沿海一帶的城市群還有很大差距,離現代化之路仍然遙遠。
大西北很多地方地廣人少,開發條件肯定與沿海城市有別。但筆者認為開發成效未彰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地方政府缺乏了類似廣東、上海、福建和天津等獲得改革開放機會時那種開天闢地的幹勁,有點兒依賴中央及富省的扶助;二是不少西部省市及自治區的地方官員和少數民族對外邊世界欠缺認識,視野狹窄,以致思維受到局限,妨礙了開發步伐。
要知道,中國西北省市和自治區,面對的不僅是經濟問題,亦涉及到少數民族政策問題,所以要開發,光靠優惠政策不足夠,還要設法提高地方官員和少數民族領袖的素質,例如安排他們走出「家門」,前往一些大城市甚至海外「開開眼界」,加強培訓,打開思路,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