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語廣播:勿忘甲午恥 溫故史為鑑

今年是中日甲午戰爭一百二十周年,上周七月二十五日是戰爭爆發之日,當天中國多處軍民均舉辦了紀念活動,以喚起國民不要忘記甲午戰爭的恥辱。

甲午海戰,以當時號稱「遠東第一艦隊」的北洋水師遭日軍打至全軍覆沒結束,結果中國被迫簽訂屈辱的《馬關條約》,不但要賠錢,還要割讓台灣給日本,使中國從鴉片戰爭以來,進一步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境地,成為我們中華民族歷史上慘痛的一頁。

著名台灣愛國詩人丘逢甲有一首詩充分反映當時國人的悲憤,詩云:「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灣。」

中國今年高調紀念甲午戰爭,與時下局勢不無關係。日本近期的連串舉動,先是修改「和平憲法」,最近又不退讓地堅持解禁集體自衞權的主張,蠢蠢欲動,矛頭所指,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此時此刻,中國舉辦各種紀念活動,就是希望國民對這段歷史要「溫故知新」,有所警惕。

有學者歸咎中國在甲午海戰慘敗,是由於當時滿清王朝閉關鎖國,缺乏先進的科學技術。筆者認為,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更重要應還有兩個原因:一是慈禧太后挪用了海軍經費七百五十多萬両白銀去修建頤和園;二是當戰事一打響,有北洋水師軍官貪生怕死,不發一炮,掉頭逃跑。歷史的教訓是深刻的。中共新一代領導人上台,嚴懲貪腐,加強治軍,雷厲風行,正是以史為鑑。面對現時日本「諸多動作」,中國應知所應對,不會讓兩甲子前的歷史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