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八月拍板,人大常委會一錘定音,泛民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只要佔中沒有令香港變天,政改仍得回到提委會的軌道上前進。問題是,提委會必須「參照」選委會模式,四大界別,七大商會,可謂密不透風,潑水不入,如何做到如朝廷聖諭所說,在鳥籠裏擴大民主成分呢?
其中一個方向,從擴大選民基礎入手。一直有人提出,向商界主導的第一、第二界別開刀,改革選委選舉,由公司票、團體票改為個人票,讓權力由商界寡頭下放至受薪階層。但接近京城消息指,有關建議形同直選,有違四大界別原則,已被北京否決,反而在第四界別(政界)增加直選區議員比重,愈來愈大機會成為折衷方案。
現時全港有四百一十二名直選區議員,在選委會內分得一百一十七個席位,佔全體一千二百名選委一成比重,北京認為可以再多撥一百至二百席位,間接擴大民選成分。雖然現時立法會議員是當然選委,理論上已代表全港三百萬地區選民,但直選議員畢竟只有三十五名,影響力似有還無,如果直選區議員可以增至二、三百人,代表性實質而可見,兩者不能相提並論。
不過,區會方案就算在北京獲開綠燈,在香港也未必過關。按泛民溫和派的如意算盤,是全數四百區議員入局,陣營八十多人自動當選委,現在方案被人打斧頭,目標議席勢打折扣,條數計落未必有很大着數。所以消息補充,北京對方案會盡量放手,該二、三百名區議員選委怎樣產生,交由香港自己定奪,泛民能有多少本事,就拿走多少個議席,反正池塘的範圍劃定了,最壞天氣也刮不了大風浪。
提委會是一個大鳥籠,香港民主置身有限的空間裏,究竟最終能飛多遠多高,就看各路人馬的胸懷與智慧。
王俞